欢迎来到储乐秘书网!

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完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6-27 20:30: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完整)

 

 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决策部署,改革创新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持续打造“两进两回”的“样板”,更好发挥人才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内驱作用,根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概况。我市境内“二山一水七分田”,现有耕地68 万亩、山地 24.5 万亩、水域 11.7 万亩。目前,我市已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等 5 大主导产业和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等 5 个规模超 2 亿的产业集群,创造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土地流转“模式”、家庭农场“范本”、“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标准”,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全国先进等荣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模式”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七大模式之一,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2*年,实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8.43 亿元,同比增长 2.0%。

  (二)人才基础。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才是乡村振兴源动力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引育人才、优化环境、夯实平台,为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走前列当标兵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农创客队伍发展迅速,现累计登记在册农创客 122 人,培育市级优秀农创客 77 人,其中 2 人获“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1 人获“全国创业创新先进个人”荣誉,2 人获省级荣誉,8 家创业主体获市级以上青创农场荣誉,10 人获市级“十佳”农创客荣誉,坎墩大学生农创园成为全

 省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创业标杆。新型农民培育亮点纷呈,累计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 3022 人次,年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超过 1200 人,30余位职业农民入选市级以上各类农业人才培育计划。组织面点师、电工等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比赛,完成培训 1 万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 12 项。为农服务组织完善,建立了稳定的市镇两级为农服务队伍,设立市级农事服务中心 1 家,实现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全覆盖,现有农技人员 120 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41 人,占比 34%,入选领军和拔尖人才 8 人,“上林人才”46 人,积极打造农技服务“五联五送”金名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明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有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 1 家,省级农民田间学校3 家,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6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47 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 64 家,已形成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等 5 大创业创新基地,位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智创湾”项目于 202*年 7 月正式启动,以打造中国的农业硅谷为目标,项目总投资 300 亿,其中首期投资 75 亿元。

  (三)现实需要。我市人才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长远分析,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要求。农创客队伍缺少新的增长点,高科技、高技能、高回报的主体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相对缺乏,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发展潜力不大;基层农技人才断层较为严重,面对多元化的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服务人才数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应抓住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建设的契机,以人才推动科技兴农,以科技推动产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振兴,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全国高效生态都市农业引领区“三区”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和市委关于人才强省、人才强市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振兴短板,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力聚人才、强平台、激活力、优服务,高质量推进“两进两回”,高质量实施“双强行动”,通过外引内育,吸引培养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锻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围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发展思路,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即引育一批高端人才、组建一批产业团队、建成一批创业基地、提升一批乡土人才、健全一个培育体系、建成一个服务平台),谋深顶层设计,健全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等机制,建立以青年农创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农业人才为重点的创业创新队伍,快速推动乡村人才基数不断扩大、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持续优化,适应我市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的要求。到 202x 年年底,农业领域创就业大学生累计超过 400 人,新培育高素质农民 400 人、职业技能培训 500 人次以上,选树市级乡土专家20 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 60 名,组建产业技术团队 4 个,建设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10 个,新增省级星创天地 1 家、省级“青创农场”2 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 1 个,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 10人。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增收致富,精准实施农村基础人才培育

  1.精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遴选建立单位推荐和网

 上自荐的双向通道,形成培育对象数据库,培训课程实施“1+1+N”,即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线上线下理论课程一天以及 N 天实践课程,突出实训实践,组织学员到新型农业主体开展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在实战环境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2.持续拓展技能人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两后生”、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倾斜,并在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贴;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机制;对部分急需工种和职业,以“项目制”方式作为“职业资格培训制”的有效补充,享受相应的政府补贴。

  3.不断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整合田间学校、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资源,做好“土专家”和“研究员”的“土洋”结合文章,既有“接地气”的田头课堂,又有“高端大气”的前沿科技;全面整合农民培训资金,系统培训与“短、频、快”的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学历学位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培育工作,形成“公益+市场”的一主多元的新型培育体系。

  (二)聚焦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农创客队伍建设

  1.深入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选送优秀农创客到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院校接受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再教育,学费全免;畅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认通道,鼓励创就业大学生参与农业相关职称评审,对入选各级人才培育工程、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给予适当的奖励;结合省“青牛奖”选树培育,积极实施新农人培养工程。

  2.持续夯实农创客创业创新平台。完善市级、园区、镇级“1+1+N”平台,拓展农业创业领域。十四五期间再投资 5000 万元深化市级平台坎墩大学生农业众创园建设,提升众创园产业融合能力;现代农业园区内,投资 300 亿打造正大智创湾项目,谋划布局首

 个无边届新农人大学、打造农业产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智慧化、国际化园区;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快各镇(街道)“星创天地”“青创农场”建设,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 10 个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全面优化创业扶持政策。聚焦农创客创业融资难、回本慢问题,调整创业就业奖励政策,提供社保、场租、创业等补助;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创新“和美慈农”系列专项贷款,完善农户小额担保公司运行机制,减免创业初期贷款利率,做大做强“农创保”“青农保”,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三)聚焦科技兴农,逐步构建“雁”型人才梯度

  1.建立“专家”特派和“新人”实习制度。坚持政府选派、市场选择、志愿参加原则,加快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打造本地专家队伍,副高以上农技专家实施“联企包片”,即每人联系农业主体一家,开展技术帮扶和联送服务,协助主体开展项目申报和实施,并辐射周边农户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选送优秀青年技术员到农业主体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农业主体运作过程、参与农产品全程化生产管理,协助农业主体开展“肥药两制”“农安码”“数字农业”等新要求的落实,培养知理论、接地气的青年专技人才,选送优秀青年农技人才赴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

  2.突破体制机制局限挖掘培养专业人才。分线分级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建立本地专家菜单式授课名录,实施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业务竞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三农”干部争拼赶超的氛围;打破“农业是一产”的固有思维,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平台作用和社会化农技人员力量,吸引优秀创业大学生、乡土专家、研发人员作为特聘专家,参与技术攻关、政策咨询,克服体制内人员不足、

 二三产专家缺乏的短板;拓展人员招聘方式,与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探索开展定向委培,进一步充实优化基层农技队伍。

  3.做大做强产业技术团队。结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粮食、蔬菜四大产业技术团队成员,构建“高端人才+基础人才+土专家”的科研队伍,通过团队和外聘专家增强与科研院所、职业高校、综合性大学的联动合作,争创各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我市先行先试;依托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团队,组织实施市本级农业科技项目、承接上级试验示范推广,以项目为纽带切实做好“传帮带”“师带徒”,争创市级以上科技奖项。

  (四)聚焦未来农业,大力延揽“高精尖缺”人才

  1.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工程。依托“甬江用才工程”“上林英才”计划,重点选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人才项目;利用大学科技学院、正大“智创湾”等大平台,通过项目引才、以才引才、中介引才等多元化的手段,建立全职、兼职、“星期日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慈创业创新。

  2.稳步推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聚焦人才团队建设和人才孵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并给予最高 150 万元的补助,对新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留慈工作人员给予相应政策补助。

  (五)聚焦数字改革,统筹谋划人才数字服务平台

  1.构建“1115N”数字化平台系统。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建设“1115N”数字平台,即 1 个农业农村数据仓、1张农业农村地图、1 个数字村驾驶舱和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 5 大应用场景,创新开发 N 个特色应用。

  2.建立人才服务数字化特色板块。深挖乡村人才潜能,开展全面摸底和分类造册登记,建立完善的“特聘专家+农技专家+乡土专家”的专家智库系统,实行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开发“服务需求

 一呼必应”版块,建立“专家-农户”线上沟通平台和“三农”工作人员线下服务“扫一扫”板块,一张表掌握各部门对农业主体的监管、服务情况。

  3.设计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定期发布农民培训信息,实施网上报名机制;制定上传线上培训课程,实现随点随看;发布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应用要点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合作试验公告;紧抓节气及主要农产品,定期发布农作物生产要点。

  四、资金管理

  统筹全市人才专项资金、支农服务资金,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以现有项目为重点,融合各级资金结合各类项目挖掘人才培育潜能。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加大乡村人才振兴资金投入力度,农民培育所需资金由培育牵头单位负责保障,高层次人才项目、本土人才培育资金按照**实施,甬江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按照下拨资金给予适当配套,资金管理按照相应的实施细则执行。

  各类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下拨、谁监管”的原则,加强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督;落实政策执行和资金项目的全过程全环节监管、动态跟踪问效和全面绩效管理等措施,强化政策信息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检查监督,保证政策落到实处、任务全面完成、项目见行见效,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

  五、机制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农村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农合联、市妇联、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部分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统筹协调先行县建设事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由相关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部门明确联络员。

  (二)明确工作责任。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项目由市农业农

 村局牵头,并重点负责产业团队建立和运行、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人才培养和培育体系整合,市人社局重点负责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建设考核、高端人才引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职称评审,并积极拓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培训业务,市科技局重点负责院士工作站考核评估、开展农业领域科技项目实施,市财政局结合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资金保障,团市委、市农合联、市妇联重点做好所属范围内主体培育;市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各镇(街道)重点做好平台建设及资源整合。

  (三)落实例会制度。突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实施,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和人才...

推荐访问: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先行 振兴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zhenxingxiangzhen/244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