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材料
内容 提纲 :
一、强化系统理念,健全社会治理体制。
二、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三、强化实效导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XX 省 XX 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和谐 XX”目标,深化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奋力打造社会治理强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 XX。
一、强化系统理念,健全社会治理体制。
高效、现代化的社会治理需要健全、顺畅、管用的治理机制,必须强化党建引领、清晰治理权责、凝聚各方合力。
政治引领要更强。XX 市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出台若干贯彻措施,推动党的全面领导、绝对领导落到实处。完善市县乡三级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议事、督导、考评等运行制度,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治理权责要更清。建立市县政府每年列出社会治理目标计划制度,将工作任务清单化、项目化。建立规范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清单,完善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加强乡镇(街道)与县直部门协调配合,拧紧压实属地主体责任、部门牵头主管责任和配合责任。制定新形势下深化涉稳问题分类归口处置机制,从制度层面破解地方和部门责任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
社会协同要更优。发挥群团组织助推作用,建立完善市域、县域内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加大对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运行机制,联建“一站式”矛盾多元化解、网格化管理服务等工作平台,整合平安志愿
者联合会、社会公益组织协会等社会组织,实现市县两级综治中心“组团式”运行服务。
公众参与要更广。建立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制度,推行“群众纠纷群众解、群众矛盾群众调、群众事务群众商”机制,让群众参与到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决策中。大力创新网上群众工作机制,搭建互动灵活多样的群众参与网络平台,鼓励群众及时反映自身诉求、报送身边隐患、表达监督意见。
二、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市域社会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增加,安全稳定形势严峻复杂,必须树牢底线思维,将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在市域。
提升防范政治安全风险水平。XX 市落实市域内各级党委(党组)相关责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健全完善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等时期安保维稳机制,强化风险研判预警。加强市县两级反恐怖机构力量建设,强化重点目标分类分级管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市县两级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健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机制,防范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新业态,防范相关风险向经济社会运行和政治安全领域传导。
提升防范社会治安风险水平。抓好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和宣传,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
域社会面防控,强化警务与网格管理联动、联防。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的突出违法犯罪,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安全。
提升防范社会矛盾风险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级指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高标准、全覆盖打造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地”化解矛盾纠纷。健全矛盾纠纷分类归口处置机制,解决好涉众型经济案件、涉房地产等领域和特定利益群体的信访维稳问题。
提升防范公共安全风险水平。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完善改进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机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建立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学校、幼儿园、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安全防控和隐患治理,防范化解道路交通、消防、突发自然灾害等领域公共安全风险隐患。
提升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水平。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清理网络违法违规信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能量,处理重大敏感事案件时,做好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工作,严防网络负面舆情发生。
三、强化实效导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安则天下安,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夯实基层基础。
基层社会治理要有法度。XX 市开展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选优配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司法所长等基层政法骨干队伍,提升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落实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制度,监督基层政法单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抓实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动基层综治中心深入融合专业性力量,集成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功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基层社会治理要有温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本地主流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主阵地作用,讲好新时代社会治理故事。设立专项资金,定期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规范完善见义勇为及时评先表彰奖励机制。聚焦农民建房、邻里纠纷调解等“关键小事”,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安全指数。在全社会倡导共建共治共享“大平安”的理念,维护公序良俗。
基层社会治理要有深度。加强村(社区)组织规范化建设,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移”原则,建立村(社区)权责事项清单,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事项。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性入户走访机制,提升村(社区)组织、动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配强网格力量,推动城区网格员定人、定岗、定责专职化,并纳入
社区工作者管理,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加强智慧治理建设,突出数字赋能,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打造一体化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以便捷、高效、精准的数字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2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
2021 年,我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县政法委等有关单位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关指导精神,为维护企业稳定,确保企业改制平稳过渡,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和加速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中,综治维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同时,也为构建稳定、平安、和谐、新 XX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局 2021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综治责任。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年初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对 2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了部署,制定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下发到单位,并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2021 年度县直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立了以党政领导一把手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党政副职担任,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使各单位、各部门引起高
度重视,并指定了专人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创造了一个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综治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社会稳定,促进综治工作上台阶,成效明显。
今年,我局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与改制企业工作相结合,没有资产变现无法改制的企业,职工情绪大,思想容易激化,为了阻止引起不必要的事端,分片挂点领导做到了经常下企业,及时掌控了职工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信息,局工会组织每年都要对未改制企业困难职工给予困难补助和温暖,在转变机关作风的同时,做到了化解企业职工矛盾,做到了早发现、早化解、早制止、早解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年处理信访件二十余件;二是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在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对挂点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和未改制企业实行了领导干部联系分工负责,正、副局长、股长都挂有数家企业,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职工稳定,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并协同企业解决招工难、资金难问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实现了“单位零发案、个人零犯罪、事故零发生、矛盾零上交”的目标;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集行动中,我局积极配合。同时通过走访、接访、下访等多种有效余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对发现和了解涉及社会治安的社会情况意识不稳定的苗头,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并大力宣传了禁止涉赌、参赌、传
播非法及淫秽书刊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我局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到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是改制企业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管理难度大;二是由于改制企业企业职工基本上下岗,流动性大,难以管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如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无资产变现的企业;三是帮扶挂点规上企业都在园区外,职工难掌握。在今后工作中克服不足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法制宣传和综治宣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扎实地做好综治平安创建工作,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XX 而努力奋斗。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xxx 街道办事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情况总结 xxx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 落实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 全力推进平安下马塘建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平安稳定的 社会环境,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同步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统筹结合, 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 , 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放管服”改革、 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系 统部署,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 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 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群众提 供“一站式”调处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 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 谢谢阅读
谢谢阅读 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三、 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
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网 格化平台等各类政法综治维稳专业数据资源,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利用监控探头,基本 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 覆盖,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现推进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 设与管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 作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 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群众提 供“一站式”调处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 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
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三、 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
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网 格化平台等各类政法综治维稳专业数据资源,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利用监控探头,基本 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 覆盖,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现推进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 设与管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 作,建立网格化巡查、报告、解决、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完善矛盾纠纷 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 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积极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自治 为基础,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以法治为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者作用,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智治为支撑,不 断拓展网上公共服务领域和内容,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 公共法律服务。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县市场监管局全面履职尽责,勇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任务,聚焦食品药品、工商质量、政治安全、党建引领、治安痛点、风险防范等工作重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创建工作报告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积极作为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0 年个体登记户发展到 2469户、注册资金 22007.4 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 331 户、注册资金3580.4 万元,私管企业发展到 450 户、新增私营企业 64 户、注册资金 15130 万元,(其中一窗通和营商通 57 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30 户,注册资金 5721.19 万元;受理各类变更、换照、备案登记 190 户,其中企业 102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43 户,个体
工商户 84 户。受理市场主体注销 209 户,共中私营企业 15 户,个体注销 175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9 户;配合检察机关受理股权冻结 8 件。截止目前,私管企业 450 户,注册资金 282473.077万元;个体工商户 2469 户,注册资金 22007.4 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 478 户,注册资全 101944.86 万元。为壮大市场主体。营造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创业气频,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2)积极推广智能终端“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应用。实行企业开办“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推行企业开办“小时清单”服务模式,自 4 月 21日至今通过“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和窗通共受理企业 57 户、农专 1 户。
(3)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认真按照“互联网+”推广模式,全年通过全程电子化和营商通设立企业共 57 户、农专 1 户,办理和发放食品经管许可证 108 份、“三小”备案登记证 84 份.
(4)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动。今年出动执法人员18 人次,车辆 6 台次,检查企业 24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2 户,其中已注销农专 2 户,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
有效性,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环境。
2.加强执法,强化监管,严守“三大安全底线”
(5)狠抓食品安全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强化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食品经管服务安全保障,制定了“元旦、春节”。“五一”、“清明”等节假日和“两会”、“高、中考”等活动期间食品经管安全保障任务。对食品经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实行抓重点环节、提前介入、聚餐备案、食品留样四项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与接待单位签订责任书等多种形式,确保了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对美团分支机构网络食品经管第三方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双查”制度联动监管,检查网络第三方平台 1 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 1 份,下线入网食品经服务提供者 41 家,对存在问题的要求立即整改。三是开展食品抽祥监督检查工作。今年共抽检农产品、预包装食品及白酒等 233 批次。四是采取四个结合抓住关键,排查学校食堂安全隐患。将督查与整改落实相结合,将日常监管与食堂自律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督查学校食堂及校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 218 家次,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在限期内整改。五是推进“明厨亮灶”和量化分级管理,全县纳入许可管理的食品经管服务提供者 610 家。其中,食品流通经营 441 家;餐饮经管单位 169 家(大型 1 家、中小型餐馆 53 家、烧烤店 11 家、火锅店 13 家、饮品
店 5 家、学校(幼儿园)食堂 31 家、民族餐馆 6 家、机关企事业食堂 9 家、养老机构食堂 1 家、建筑工地食堂 2 家、农家乐 2 家、小餐饮店 35 家)。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 146 家。完成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151 家,完成率为 89.35%。六是切实做好食品经营风险分级推进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食品销售风险评级 233家,完成率为 52.83%;餐饮服务经营者已完成风险评级 132 家(含27 所学校学生食堂),完成率为 78.11%;未完成的争取在 12 底前完成。
今年以来,检查食品经营单位 1442 家次,出动执法人员 1653人次,执法车辆 150 台次。向群众发放各种食品宣传资料 2350余份,展出宣传板 76 块次,悬挂横幅 32 条次。以以查代训的形式对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培训1785 人次。共立案查处违法经管案件 3 起,处行政罚款 3.0300万元;没收问题食品 856 公斤。
(6)严格开展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突出问题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严格按照监管区域无盲区、监管品种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层的整体工作思路,实现药械经营使用单位、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化妆经营企业检查覆盖面达 100%,切实提高了经管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保障药
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80 余人次,车辆 23 台次,检查医疗机构 42 家次,零售药店 54家次,化妆经管企业 120 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 12 份,查处经营使用化妆品违法案件 4 起,处行政罚款 596 元。
(7)落实监管责任,抓尖、抓细特种设备计量、产品质量监管
一是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管与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起来,深入落实特种设备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监管责任,查找监管漏洞和盲点,补齐监督指导安全隐患整改的短板。安排部署 58 家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登记造册,并落实安全隐患整改监管责任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管与电梯安全攻坚战结合起来,对前期发现的 5 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在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加强监察督办力度,监督指导隐患单位,针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目前已完成 5 台电梯的安全隐患整改。三是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管与节产品质量和认证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液化气充装站,检查电动车、电线电缆、暖手器等工业产品 18件,抽查建筑用砖 4 家,6 个批次。四是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管与液化石油气钢瓶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联合住建局、应急
管理局等单位,对我县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使用液化气的餐饮单位、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和整治,检查气瓶使用单位 54 家,气瓶 86 只。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 154 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 68 家,特种设备 84 台(套)(其中电梯 68 部医疗设备 24 台),气瓶 3000 只;工业产品 8 家,产品类别 18 件次,发现一般安全隐患 12 处,已整改 12 处,整改率 100%,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2 份,查处违法案件 3 起,立案 3 起。处行政罚款 6832 元。
3.紧扣职能、服务民生,营造社会共治格局
(8)出动执法人员 127 人次,车辆 6 台次,加强县域内门店广告、招牌检查,对合有“长江活鱼”“高原野生河鲜”“高山畅鱼”等字样的企业名称、招牌字样进行更改规范,检查各类经管户 68 户次。
(9)继续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宣传商标基本知识和商标法及注册商标有关事宜的法律知识,积极引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申请商标注册,指导他们通过注册商标的使用去开拓和占领市场,目前我县成功办理“花椒”地理标志商标 1 件。指导企业办理普通商标 2 件,同时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商标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向商标申请人提供商标咨询 18 起。
(10)为加强市场价格执法监管,加大重大节假日市场巡查力度,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注重引导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2020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65 人次,车辆 8 台次,检查经营摊点 357 个,一是重点深入县城农贸市场、超市、加油站等经营场所,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密切关注成品油、矿泉水、粮油、肉禽蛋菜等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采取提醒、告诫等方式,督促经营者严格遵守国家各项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依法经营。坚持 12358 价格投诉举报 24 小时值班制度,快速处置群众诉求,确保我县汛期市场物价平稳有序运行。二是有效运行 12358 价格监管平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使价格矛盾和价格纠纷在第一时间得以有效化解。2020 年,解答群众价格咨询件,案件办结率 100%,受理价格投诉 6 件,挽回经济损失6073 元,获得群众好评。
(11)以提高消费维权水平,解决消费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效能,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舒心消费,一是制定下发了县“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并完成全年 20 户经营主体培训任务的 80%及 18 户经营主体的培训工作。二是全年共张贴 12315消费提示 500 余张,受理办结 12315 消费投诉 4 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4573 元;受理办结投诉案 1 件,处行政罚款 1500 元。
(12)深入打击黑恶势力,国绕中央明确的十类黑恶势力重点打击对象,从中找准发挥市场执法监管职能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坚决铲除经济领域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今年,共出动车辆 26 台次,执法人员 153 人次,悬宣传横幅 6 条、张贴宣传海报 35 份,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3 余次,摸排市场主体 20 余户(次),暂未发现有涉黑、涉恶违法行为为线索。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力量依旧薄弱。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大幅增加监管人员不能满足现有职能职责的履行,加之各监管所尚未启用,又面临监管对象数量多、覆盖面大的监管实际,导致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二)专业人员缺乏。单位现有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员结构青黄不接,今年以来因辞职和调离等原因,导致我单位现在一人多岗、交叉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食品安全、市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风险巨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继续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标准”这一目标,持续常态化开展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创建工作,以“圣洁·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保持治理高压态势,持续加压,常抓不懈,实现市场安全、市场秩序问题清零、隐患清零、风险清零。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关于上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 的报告
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委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全力推进平安 X 县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全域化 局党委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统筹结合,注重将社会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平安 X 县创建相结合,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放管服”改革、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年初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协调小组,由政秘股负责日常统筹协调,各股室积极衔接配合,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
式方法创新。
二、突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化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局党委成立 4 个工作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包抓镇街、园区对辖区内企业、农民欠薪、劳资关系纠纷、安全生产、工业环保等突出矛盾及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隐患进行全面、扎实的“拉网式”排查和多元调处化解,对排查出存在的隐患、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控”的工作机制,做好调处化解及思想安抚,把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三、落实行业指导,协同推进社会治理规范化
以建设清朗健康的信息网络为抓手,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目的,我局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督促指导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健全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积极为各类政法综治维稳平台提供专业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结合平安 X 县创建,通过手机客户应用端向企业、社区、群众推送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反诈骗等提醒短信,有效提升了全民平安建设知晓率和公众安全感。同时积极配合县委网信办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做好舆情正面引导
工作,充分发挥本系统网评员作用,认真做好正面舆论评论转发工作,形成了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的工作格局。
四、健全监管机制,形成社会治理常态化 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批示精神,抓好市、县委关于中、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落实,认真履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扎实推进工业环保整治,健全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明确园区、镇街企业归属地监管的主体责任,开展“散乱污”企业回头看督导检查,巩固整治成果。严格落实错时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在省、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对铸造、建材化工类企业依法依规实施限时限产,错时错峰生产,降低大气污染系数,确保工业环保抓在日常、管在长期。
下一步,我局以社会治理评价体系为指导,在不断实践中,聚焦主能职责,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知识 1.市域的内涵?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市域”指的是“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过去我们讲社会治理,主要强调国家宏观和基层微观两个层面,新形势下为什么中央提出推进市域层面的中观社会治理,可以从市域的“三个特殊”方面来理解。第一,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更要成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第二,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集聚地,更要成为重大矛盾风险的化解地。第三,市域是具有较多行政资源与较强执法司法能力的综合体,更要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成体。
2.社会治理的内涵? 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要准确的理解,从政法系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社会治理落脚点是平安。第二,社会治理是政法工作的分内之责。第三,要依靠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从字面表述上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市域的具体体现。是包括理念(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的理念)、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着眼制度思维、制度创新、制度集成、制度执行,以制度现代化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形成权责明
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布局、方式(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能力(提升统筹谋划、改革创新、政策把握、科技应用、群众工作、舆论引导能力)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既包括显性的内容,也有隐性的标准。
4.“市域”概念提出的时间是? 最早是在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提出来的。他在2002 年对厦门工作的讲话中提出“市域城镇体系”概念,要求全市“一盘棋”促进城乡发展。“市域”概念的提出,把城市、乡村治理纳一整体来推进,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城乡统筹。
5.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正式提出的时间? 2018 年 7 月 17 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
6.党的哪次会议正式做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所做重要指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8.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时限是如何要求的? 2020-2022 年为 1 期试点,2023 年-2025 年为 2 期试点。
9.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第 1 期共几个地区?
将于 2022 年接受验收评估的第 1 期试点地区有 246 个,包括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含副省级市、地级市、自治州、地盟)184个(我们永州市就在其中),占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55.3%;直辖市下辖区县 57 个,占所有直辖市下辖区县的 66.3%;另外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5 个师市。
10.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按照“低门槛进、高门槛出”的原则,以市级评估申报、省级把关为“进门门槛”,将验收作为“出门门槛”。
11.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的原则是什么? 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授牌一批”,验收通过,即予以授牌。
12.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期试点验收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2022 年 6 月至 9 月,由省委政法委组织力量,对试点地区进行考核初审。通过初审的,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由中央政法委组织复审验收。
13.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三共”是指什么? 共建、共治、共享。
14.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四化”是指什么?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1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7.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统领性文件是什么?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中发〔2020〕11 号。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基点是什么? 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切入点是什么? 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着力点是什么? 以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
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落脚点是什么? 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
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四个治理,是指哪“四个治理”? 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到 2035 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到 2035 年,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4.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基本遵循和评估标准文件是什么?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
25.《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共性指引共明确了多少项重点任务? 17 项重点任务。
26.《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任务》共性指引共明确了多少项分解任务? 41 项分解任务。
27.《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任务》共性指引共明确了多少项基本要求? 88 项基本要求。
2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什么样的社会治理体系? 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共治格局? 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守护一方平安。
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要构建怎样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 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 3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关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提出要建立什么机制? 健全考核、评估管理、社会监督机制 3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什么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守护一方平安?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 34、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就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出,要完善怎样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集中统一、高效权威 35.《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要实现全覆盖,村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多少? 不低于 90%。
36、《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试点市群众对本市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要超过多少? 超过 96% 37.《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试点市 100%的村要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四议两公开”是指什么? “
四议”是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38.《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试点市的县、乡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覆盖率不低于多少? 不低于 50%。
39.《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试点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低于多少? 不低于全市户籍人口的 1‰。
40.《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要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试点市农村地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不低于多少? 不低于 8%。
41、《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建设务实管用的市域法治保障体系任务要求,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多少? 不低于 80%。
42、《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提出要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规定试点市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要分别达到多少? 70%、50%。
43、《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要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建设“四化”市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指什么? 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
44、《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要求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建设完善的市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的“大防控”格局具体是什么? 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
45、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统领性文件是什么?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 4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中,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提出的四项任务是什么?
(1)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2)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3)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4)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47.《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提出要打击遏制网络犯罪,明确提出要深入打击整治哪些网络犯罪? 要深入打击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网络套路贷等网络犯罪。
48.《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提出健全市县乡三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什么样的应急处置模式? 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
49.《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关于推进治理方式现代化提出的“五治”作用是什么? 政治引领作用、自治强基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教化作用、智治支撑作用。
50.《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任务中,要求健全完善什么制度机制? 政治督察、巡视巡查、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机制。
51.《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任务中,要求健全完善政治督察、巡视巡查、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机制,要求把什么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52.《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对乡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是如何规定的? 100%乡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53.《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提出要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规定试点市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要分别达到多少? 分别达到 70%、50%。
54.《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出,要积极开展哪些协商活动? 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
55.《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明确要保障职工群众的哪些权利。
要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56.《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明确完善市域智能化建设制度,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把什么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推进社会治理多网融合等。
57.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提出要达到的“四全”要求是什么? 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58.《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提出在市级或以上层面执行统一标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通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什么样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 覆盖全域、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灵活服务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
59.《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加强干部信息化、智能化等能力培养,提出要完善应用人才队伍的哪些机制? 要完善应用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激励、管理机制。
60.《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在市域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市要实现网格...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暨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目录
20XX 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起步之年,试点一年来,街道突出政治引领,聚力重点突破,夯实责任,强化基础,努力探索符合我街道、具有文林特点、满足群众新需求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现将一年来我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暨平安仁寿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统筹结合,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
1.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于今年三月成立了 xxxx 立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精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治安形势、布置学习各类法律法规。政法统战委员深入试点一线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安排。
2.落实责任。街道党工委出台 xxxx“七把尺”管理制度,“三五”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将责任落实到人,考评到人。
3.管控到人。街道办成立后,先后印发了干部定岗定责等文件,明确各办公室职责,确定各项工作具体负责人,制定街道权责清单,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积极指挥调度考核社区网格员等县级部门派驻我街道力量。
4.将“放管服”改革落实到位,竭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通过网络平台践行群众路线,时刻关注网络社情民意,积极了解群众关切,答疑解惑。主动回应公众诉求,针对民众需求在互联网进行公开办理,让人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服务过程,建立健全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公开办事依据,规范办事流程,设定办事标准,规定办事时限,精简办事环节。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
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处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1.党工委牵头制定 xxxx 维稳工作方案、xxxx 平安建设实施方案、xxxx 应急处置预案等方案,使试点工作有章可循。
2.理清家底。罗列出 xxxx 涉稳重点人员责任清单、工作台账,xxxx 长期缠访、闹访重点人员统计表,xxxx 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名单,xxxx 吸毒人员台账等六类人员资料,做到家底清事件明。
3.建立了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三防结合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建立健全了公安民警-街道专职巡逻队-社区兼职巡逻队相结合的高效联动的核心、外围、远端防线。
4.推动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调整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高频事项实行延时错时服务,深入推进领办代办服务,所有社区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
5.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四川陵州律师事务所签订律师顾问,切实落实依法治理理念,重大决策制定前全部通过合法性审查。
(三)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
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网格化平台等各类政法综治维稳专业数据资源,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利用监控探头,基本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1. 辖区基础数据。目前,全街道共划分 155 个网格配备156 名网格员,对辖区实施网格化管理。辖区内共有常住人口140101 人;流动人口 43556 人;出租房 2663 间。辖区内网格员办理各类网格事件 15289 件。辖区内网格员发现上报治安隐患 72 件;协助法院办理执行案件 25 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 件。
2. 非涉稳型矛盾纠纷情况。目前,辖区内人民行政调解排查矛盾纠纷 86 件,化解 86 件,化解成功率 100%。
3. 七类特殊人群情况。目前,辖区内七类特殊人群共1381 人。精神障碍患者在册人数 297 人;三级以上重症精神障碍患者 0 人;其中,纳入“以奖代补”政策范围 90 人;纳入网格化走访管控 189 人。艾滋病患者存活数 204 人。吸毒人员在册数 713 人。社区矫正员 29 人。刑满释放人员 109 人。
在册邪教人员 16 人(法轮功 14 人,全能神 2 人,包含已教转法轮功 3 人)。重点青少年 16 人。
4.对网格进行优化调整,推行“网格+”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网格员晋升优先通道,完善财政保障制度。完成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指导中心一体化运行,持续加强网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培训。
5.街道将“雪亮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重点项目,持续发力,基本建成“雪亮工程”与公共监控联网平台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发掘在使用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四)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综治中心国际化建设。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建立网格化巡查、报告、解决、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积极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自治为基础,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以法治为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智治为支撑,不断拓展网上公共服务领
域和内容,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认同度;组织好社工考试报名工作,引导各领域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参加社工考试;积极引导更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壮大本地志愿组织。
2.实施社会治安、安全隐患、黑恶线索等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参与平安仁寿建设。
3.积极建设智慧内保、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完成街道“智慧文林”建设方案编撰,正在进行智慧小区建设试点工作。
4.紧紧围绕城乡居民所急所愿所盼,将全部新增财力和八成以上财政性支出用于民生改善,加大民生领域项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全面完成 20XX 年省、市、县民生项目工作任务。
5.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制定领导干部接访计划。切实做好涉军、涉众特定利益群体政策落实工作,每半年开展一次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二、特色亮点工作
积极探索物联网、5G、大数据与技防相结合的体系,制定辖区内智慧建设方案《xxxx 关于智慧社区与社会精细治理融合建设的思考》。积极推动老旧小区现代化智能化改造,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搭建“智xx”平台,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经费不足。平安建设特别是“智慧文林”建设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本级财政支撑乏力。
2、人员不足。我街道辖区为老城区,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目前拥有的巡逻队员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
四、2021 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21 年我街道将继续积极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管理,推进行业乱点等常态化巡查、治理,结合基层治理试点积极推进法治文林建设。规范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各项工作,继续狠抓落实书记抓书记,将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工作融入到街道日常工作体系,力争实现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新增邪教人员、无“民转刑”案件等“七无”目标。
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加快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
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结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2 2 篇
篇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一、市域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的一体两面
二、市域社会治理应着眼于解决人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突出问题
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目标在于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感受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始终围绕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着力在满足人民群众“最盼”治理事务上下功夫。市域居民的住房、就业、工资待遇、劳动权益保障、弱势群体的救济救助互助、老年人群心理关爱、鳏寡孤独等特殊人群志愿者服务等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权益保障,是人民群众最渴望得到改善与保障的问题,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的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统领各个领域,贯穿各
个环节,涉及各个方面,也必然是社会治理领域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根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民生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理念,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把群众的关切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畅通实现群众利益渠道,从人民群众的心愿中寻求思路,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一、市域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的一体两面
市域社会治理是已有的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自然延伸、具体实施与因地发展。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和浓缩反映,是依托具体的城市区域而发生的治理活动的统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夯实民生保障制度基础的维度,对民生制度体系建设作出新的安排,必将为民生建设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民生保障与市域社会治理是统一的,它们互为前提和条件,是社会建设的一体两面。一方面,从根本上说,现阶段许多社会矛盾恰是民生保障不健全引起的,人民群众的就业养老医疗等基本民生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社会矛盾便自行化解或减少了。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必然为市域社会治理创造良
好的群众基础和人文环境,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效能。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提高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必然大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民生保障的制度优势必将得到有效释放。市域社会治理为了人民。新时代的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域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应回应人民最迫切的愿望、解决人民最急迫的问题、关心人民最切身的感受。在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的新时代,人民对市域社会治理有了新关切新要求新期待,现阶段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映射。因而,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和秘诀就在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民生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义、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生态宜居等社会问题,这正是“市域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的应有之义。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人民需求居首、人民利益为先的决策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治理为民的工作导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美好生活三位一体实现。
二、市域社会治理应着眼于解决人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突出问题
市域社会治理应该是在党委的主导下,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市市民等主体依照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则共同参与城市公共事务治理的过程。
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 ,把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切实转化成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当前,社会领域的突出问题有四个:其一,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问题;其二,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问题;其三,少数群众生活困难和生存危机问题;其四,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分享不均问题。《决定》提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正是抓住了市域社会治理的要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创新,也离不开高效的治理能力,更离不开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合力。只有把制度、实践统一到“人”上来,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有力解决问题、避免更多问题,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意所在。
聚焦解决市域社会治理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一,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找准公共服务的短板,下大力气提供优质精准的公共服务。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解决好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让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紧盯群众需求变化,继续加大民生供给,转变服务方式,及时提供更加优质化多样化人性化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其二,创新矛盾化解的样板。加强源头治理防范机制落实,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机制保障的制度通道,真正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
人民信访制度,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制度。充分发挥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作用,探索建立“互联网+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机制,以多元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纠纷,努力使市域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格局。其一,推动治理平台多元。健全完善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互补充、常态性动员和应急性动员相互结合的社会动员体系,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促进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帮扶、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技术、数据、人才等优势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注重强化“两代表一委员”作用,搭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市域社会治理的平台。其二,推动治理力量多维。积极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在村(社区)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三圈”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大基层服务类、公益事业类、慈善互助类、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打造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更好发挥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三,推动治理资源多样。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重要杠杆,研究制定细化政府购买市域社会治理方面公共服务的具体名录,规范购买服务机制、流程和绩效评估办法,逐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努力实现市域社会治理资源的整合利用和高效调配。这要求市域党政机关、公共服务部门、群团组织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
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推动公权力系统、执法司法机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切实在满足人民群众“最盼”治理事务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市域社会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市域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市域社会治理的成果必然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人民群众是一切市域社会治理活动的感受者和评判者,市域社会治理成效如何,最根本的取决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如何,取决于人民是否得到了真实惠、真利益、真满足。市域社会治理成果要最大可能实现全面覆盖,让最广大的群众受益、在最长的时期有效、往最精细的地方发力。《决定》指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正是要实现社会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人民群众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成果,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指标的评估、论证,及时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及时调整市域社会治理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果,让人民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篇二: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xx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 认真落实中央、 省、 市委部署要求, 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 一手
抓社会稳定, 全力推进平安 xx 建设,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 代化
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统筹结合, 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 制度安排、 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 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 文明创建、 精准扶贫、“放管服” 改革、 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
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 体制机制、 方式方法创新。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
法 治化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 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
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 调处服务。
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 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 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
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 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防范治安风险。
三、
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
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工作 智能化
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
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 网格化平台等各类政法综治维稳专业数据资源,加快立体化
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 利用监控探头, 基本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 复杂场所、 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有效预防了 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
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
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体系
现推进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
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 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 建立网格化巡查、 报告、解决、 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
完善矛盾纠纷联调、 社会治安联防、 重点工作联动、 突出问题联治、 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 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 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
积极构建政治、 自治、 法治、 德治、 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以自治为基础, 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
以法治为保障,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 以德治为引领, 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以智治为支撑, 不断拓展网上公共服务领域和内容, 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zhenxingxiangzhen/1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