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储乐秘书网!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精选文档)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09 10:1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精选文档)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小康的美好梦想,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力量;有力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得对、走得通,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占世界人口近 1/5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兑现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诗经》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说。用“小康”这一概念来确立我国发展阶段性目标,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深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明确提出到 20 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四大把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作为上世纪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本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顾过去 40 多年,我们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百年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与广大人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最懂得人民的内心期盼,最懂得人民的热切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诠释了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担当。全面小康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体现了我们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立场,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全面小康是实实在在的目标,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检验标准,深刻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接续奋斗,正是我们党坚持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写照。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推进。2014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

 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就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任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提供了强大支撑和保障。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20 年,全国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189 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210 元。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 10 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60%,城镇成为承载人口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于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深化

 了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增强了我们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内涵更深刻、更丰富,覆盖面更广,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区域在实现小康的路上掉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今天的中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华大地持续激荡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的壮志豪情。

  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在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得对、走得通。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独具特色、有别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

 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在持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普遍拥护。

  许多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同样迫切的发展愿望,面临着同样繁重的发展任务。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只有西方现代化一条路,而是可以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新路。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样本,为解决

 人类问题、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鼓舞了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信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在新时代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

 

 0 2020 年两会精神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2020 年两会精神解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写在民法典通过之际!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28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文明进步的象征。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民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法问题本质上又是民生问题。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正如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民法典草案时所说,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

 编纂民法典,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严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10 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的 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断 ——昆山交通纠纷引发砍人致死案 5 天撤销案件背后的故事

  备受舆论关注的昆山市 8 月 27 日于海明致刘海龙死亡案已经尘埃落定。9 月 1 日下午,昆山市公安局和检察院相继发布通报,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依法撤销于海明案件。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于海明已于 9 月 1 日晚被释放。

  法谚有云:“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而此次昆山案件从案发到撤销案件,仅仅用了 5天时间,正义不仅没有缺席,而且没有迟到。

  有关专家认为,此案是《刑法》特殊防卫条款法律适用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正当防卫的司法界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良法善治的观念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深刻实践。

 快速处置的底气源自对证据材料和法律适用的精准把握

  2018 年 8 月 27 日 21 时 30 分许,昆山市震川路发生一起宝马轿车驾驶员持刀砍人反被杀案。昆山市公安机关接警后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于当日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案发当天,主动商请检察院提前介入,查阅证据材料,对侦查取证和法律适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走访调查、询问讯问、视频侦查和检验鉴定,案件事实逐渐清晰。案发当晚,刘海龙醉酒驾驶汽车沿昆山市震川路西行至顺帆路路口时,强行闯入非机动车道,险些与正常骑自行车的于海明追尾。刘海龙下车与于海明发生争执,虽经劝架,刘海龙仍持续追打,后返回轿车内取出一把刀身长 43 厘米、宽 5 厘米的尖角双刃尖刀,连续用刀击打于海明。其间,刘海龙不慎将刀甩落。两人共同争抢时,于海明抢先拾起,并在争夺中捅刺刘海龙 5 刀,刺砍过程共持续 7 秒。刘海龙逃离后,因失血性休克送医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短短三天,检察机关先后撰写了近两万字的分析报告。基于刘海龙在此案中实施行凶、其不法侵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及于海明的行为系出于防卫目的等三个要点,最终公安机关作出了撤销案件的决定。

  在昆山警方发布的通报中称,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之规定。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的开展和案件的快速处置,是此案的一个亮点。然而,公众不免会产生疑问:检察院提起公诉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的后道程序,其提前介入,会不会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在此案中,检察院为何有权提前介入刑事侦查?

 苏州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王勇告诉记者,2012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61 条明确规定: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确有必要时,可以派员适时介入侦查活动。苏州市检察院在法律授权下完善细节,近些年来,对于重大案件、命案均采用检察院提前介入的机制。

  “该案如果公安机关不撤销,继而报捕的话,检方如果发现不符合起诉或逮捕的条件,作出不诉或不捕的决定,将极大地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公民权利,降低国家公信力。”王勇认为,这是此案得到迅速依法处置的一个认识前提。而且,这一次提前介入,是由公安机关主动商请检察院。

  也有办案民警提到,快速处置还有赖于昆山交通管理清晰的摄像头,完整还原了案情全貌。

 舆论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

  9 月 1 日下午,昆山警方和检察院的两条通报微信发布不到一个小时,阅读量均突破 10万,显示了社会各界对此案不同寻常的关注度。

  “社会舆论对于刑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对于司法办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会舆论是凝聚法治共识、推动法治进步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有干扰司法甚至绑架司法的可能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舆论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普遍存在。”苏州市法制办主任黄涧秋认为,本次公安机关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从客观结果来讲,确实与舆论民意的主流相吻合,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公安机关这么做是为了迎合民意或迫于舆论的压力。

  案发 5 天后,昆山警方发布微信通报,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无罪释放。民意瞬间沸腾,“良法善治,个案中感受公平正义”“在维护公平、保障正义面前,司法不会缺席”等赞赏声刷屏。

  对于舆论所起的积极作用,王勇表示,随着民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升,很多普通人也会对案情进行关注,并做详细分析。因此,他作为办案人员,会在办案过程中同步关注网友的观点和评论,启发思路,并且防止以往对正当防卫适用条件过严的倾向。但是,司法过程毕竟是高度程序化、专业化的思维过程,人民群众心目中朴素的正义观不等于司法正义,人们对于案情的了解和评判也不等于司法机关对证据的甄别和采信。因此,司法机关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民意,另一方面要坚守住证据、事实、法律适用的底线,要保持司法定力,不能被舆论左右。

  如何做到舆论和司法的良性互动?法学专家认为,要尽早做到司法公开,特别是舆论关注的案件,要尽早将案情细节公开,做好释法说理,消除群众的信息不对称。昆山这个案子,

 由于案情离奇且是非分明,一瞬间就点爆了舆论,而且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这对司法机关是一场重大考验。所幸,昆山警方在这个案子的处理上严格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法理服人。同时我们可以认为,昆山警方并没有排斥舆论和民意,对于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审慎的审视和思考,其处理结果实现了情理法的高度统一,反过来又引导了舆论的共识。

 特殊防卫条款法律适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我国于 1997 年进行的刑法修订,进一步严格了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增加了特殊防卫的规定,在立法导向上有利于为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松绑。然而,也有学者批评道,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特别是其第三款关于特殊防卫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处于休眠状态。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慎用正当防卫条款,一些本来应当作为正当防卫处理的案件,最终被认定为防卫过当甚至故意伤害,引起社会公众的诟病和不满。

  司法机关慎用正当防卫条款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司法适用标准不够统一,刑法的条文过于原则,特别是在防卫行为引起人命案的时候,司法机关总是感觉吃不准。在此背景下,黄涧秋认为,此次昆山案件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是特殊防卫条款法律适用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示范性案例。警方通报中所列明的三点说理,廓清了特殊防卫条款的适用条件,与活生生的案件事实之间架起了桥梁,有助于提高司法工作人员法律适用的明确性和统一性,有助于社会公众在特定情形下对其是否做出正当防卫行为进行清晰的预判,激活正当防卫制度在调整社会矛盾中的平衡器作用。

  基于昆山警方和检察院的证据搜集和法理推断,江苏省检察院微信公众号于 9 月 1 日下午推出评论,对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做出了层层剥茧、严丝合缝的教科书般的说理,以生动的案例对刑法正当防卫条款进行了系统完整的阐释。

  文章指出,本案是刘海龙交通违章在先,寻衅滋事在先,持刀攻击在先。于海明面对这样的不法侵害,根据法律规定有实施正当防卫的权利。于海明抢刀反击的行为属于情急下的正常反应,符合特殊防卫要求。于海明面对挥舞的长刀,所做出的抢刀反击行为,属于情急下的正常反应,不能苛求他精准控制捅刺的力量和部位。虽然造成不法侵害人的死亡,但司法机关应充分考虑防卫者面临的紧急情况,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规定,保护防卫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

  ( 苏州 9 9 月 月 2 2 日电

 记者

 苏雁)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请同学们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

 

  2021 ——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刚刚过去的 2021 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新年致辞中说,“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2021 年,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弘气象。”7 月 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一百年来我们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伟大的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为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1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于召开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重大历史问题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

  2021 年,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9 月28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也吹响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号角。8 月 17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始走向共同富裕。

  2021 年,是中国经济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过去的一年,世纪疫情下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在全球独树一帜,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消费价格较低、就业情况较好、国际收支平衡的突出特征。前三季度 9.8%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前 11 个月进出口总值达到 35.39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营商环境和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稳步上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21 年,我国 GDP 将达到 110 万亿元人民币,人均 GDP 连续第三年超过 1 万美元。

  2021 年,是中国扩大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2 月 11 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周年。20 年

 来,我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积极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利用外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的发展也给世界带来机遇,目前中国已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12%,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强大动力。连续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成为我国迈入新时代高水平扩大开放的里程碑事件。不仅如此,我们还“自我革命”,积极探索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超前规划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021 年,我们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完成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 伴 关 系 协 定 》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等等。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

  2021 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1 年,我们实现了“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这一年,中国航天工程以年发射

 55 次再创世界第一,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 48 次,发射成功率达 100%。2 月 10 日,我国航天人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实现了“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环绕火星成功;5 月15 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6 月 11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4 月 29 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站”阶段。10 月 14 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2021 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 月 5 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市场,随后深交所发布两板合并的相关制度规则。4 月 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之后的中国第 5 家期货交易所。11 月 12 日,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康美特别代表人诉讼案宣判,成为落实

 新《证券法》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意见》的开创性事件。11 月 15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行,标志着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诞生,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发展资本市场的态度和决心,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与此同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私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A 股 IPO 数量规模双创历史新高、红筹企业回归境内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等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2021 年,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1 年 5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人口性别结构得到改善,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5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为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强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提供保障,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大地春回,万象更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22年,世界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发展环境险象环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部因素。当前,全球经济恢复反弹出现减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肆虐横行,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导致宏观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研判中国经济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展望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向我们走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胜利召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奔向未来!

推荐访问:同学们 里程碑 党和国家 意义 全国两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753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