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储乐秘书网!

民法学是理论性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6-29 19:5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法学是理论性,供大家参考。

民法学是理论性

 

  民法学是理论性、 系统性、 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其重点不可能体现在部分的内容上, 所以考生在复习民法学内容时, 重点应在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法的体系、 民法的基本理论、 民法的调整原则和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

 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 09 年政法干警招录用《民法学考试大纲》 (后称大纲) 来看,民法学考试的内容大体包括民法总论部分、 物权法部分、 债法部分和人身权、 知识产权、 继承部分.

 根据大纲的要求, 我们认为各部分的复习重点主要为以下内容:

 (一) 总论部分

  民法学总论部分包括了民法的一些重要制度, 学好这一部分内容, 是深入学习民法学的基础. 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包括:

 1. 民法的本质. 所谓民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原则. 民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 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民法的调整原则是贯彻宪法宗旨、 体现民法精神、 规范民事活动、指导民事审判的基本准则. 把握好民法的调整原则,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项民事制度. 考生在复习民法的调整原则时, 应结合民法的其他内容, 深入理解. 特别是诚实信用原则, 该原则被认为是民法的“帝王原则” , 考生应准确把握其基本含义和该原则在民法基本制度中的体现.

 3. 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事实. 就民事法律关系而言, 要求考生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分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特别是对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考生要有较清楚地认识. 就民事法律事实而言, 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及其基本分类、 各项分类的含义.

 4. 公民(自然人) 和法人制度. 首先, 应掌握公民的概念与本质; 其次, 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考生应当掌握的重点内容. 特别是,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特点及比较, 考生在复习时, 更应当重点掌握. 其他的如监护制度、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个体工商户、 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人合伙及法人的设立、 变更和终止也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5.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和民法学的核心内容, 其知识点也比较多, 考生在复习时, 对这一部分内容应当重点掌握.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和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附条件以及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及构成等.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 应当首先准确掌握各相关的概念. 比如, 对于可变更、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及构成等.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 应当首先准确掌握各相关的概念. 比如, 对于可变更、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考生应当能够准确记住它的概念和特征, 能够理解它和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 能够掌握它的法律效力和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等.

 6. 代理. 代理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 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考生要注意准确掌握代理的概念, 并根据此概念, 理解代理的法律特征. 其他如代理的适用范围和种类、 代理权及其行使、 无权代理的概念和无权代理的效力以及表见代理制度, 这些都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7. 诉讼时效. 重点掌握时效和诉讼时效的概念、 种类及其性质、 诉讼时效的效力、 诉讼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区别、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诉讼时效的意义、 诉讼时效的种类、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中断和延长、 期间的概念、 种类病情计算等.

 8. 民事责任. 重点掌握民事责任的概念、 特征、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民事责任的分类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的类型、 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承担方式以及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免责理由, 这些都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 物权法部分

  物权法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有物权的种类和体系、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所有权、 他物权、共有和相邻关系等.

 1.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的法律特征可以通过物权与债权的对比加以说明.

 2. 物权的种类. 对于物权的种类, 考生应当掌握物权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各种物权的概念特征, 以及我国法律所确定的物权类型.

 3. 物权的民法保护. 物权方法和债权方法的异同是考生应当掌握的内容. 考生还需要掌握物权的民法保护的五种方法:

 请求返还原物、 请求排除妨害、 请求消除危险、 请求恢复

 原状和请求赔偿损失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此外, 关于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概念、 特征及相互区别也应掌握.

 4. 所有权. 所有权的概念和特点、 所有权的内容, 即所有权的权能的含义、 所有权的限制、所有权的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方法、所有权的消灭原因都是考生应当掌握的内容. 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 意义和条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要内容.

 5. 他物权. 各种物权的概念、 特征、 成立或取得条件、 权利的内容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特别是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权、 质权和留置权的内容是考生应当特别注意的部分.

 6. 共有. 共有是指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考生应当掌握按份共有、 共同共有的概念、 特征以及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7. 相邻关系. 考生应当掌握相邻关系的概念、 特征、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和实践中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的具体处理要求.

 (三) 债法部分

  债法和物权法并列为民法的两个重要的分支部门. 在债法中, 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较多,考生应当能够准确把握.

 1. 债的概念和债的种类. 债是特定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 债的主体、内容、 客体是债的三要素, 这是考生应当理解的内容. 对于债的不同分类以及各种分类的法律意义考生应当重点把握.

 2. 债的发生、 变更和消灭. 考生应当掌握:

 债的关系可因合同、 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法律事实而发生; 债的变更包括债的内容变更、 债的主体变更; 债的消灭的原因主要有履行、 解除、 抵销、 提存、 免除和混同.

 3. 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 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以及对不当得利之债的处理, 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4. 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以及对无因管理之债的处理, 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5. 合同法部分. 这一部分的内容较多, 考生在复习时应当重点掌握:

 合同的概念、 合同的种类; 合同订立的概念、 要约的概念、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的效力、 要约的生效时间和要约失效的原因; 承诺的概念、 承诺的方式和时间、 承诺的撤回;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缔约过失责任的含义、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条件和合同法关于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原因的规定; 合同效力的表现、 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合同的效力、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所订立合同的效力、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越权订立合同的效力、 无处分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订立合同的效力; 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履行的原则、 内容、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 合同变更的含义、 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担保的概念与种类、保证的概念与设定、 保证的两种方式和保证的效力、 定金的性质、 定金的种类与效力、 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 各种合同的概念、 特征、 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等等.

 (四) 人身权部分

  人身权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人身权的特征和类型.

 1. 人身权的概念、 特征和种类. 人身 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 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最基本的民事权利, 是其他民事权利存在的前提. 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它没有财产内容, 不直接体现财产权益, 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 且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 不可分离.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其区别主要是权利取得的方式不同、 主体范围不同、 权利对象不同. 此外, 对人身 权与人权之间的异同也要有所了 解.

 2. 人格权. 人格权的类型主要包括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 姓名权、 名称权、 肖像权、 各誉权、 隐私权.

 3. 身份权. 身份权的类型主要包括荣誉权、 配偶权和亲属权.

 (五) 知识产权部分

  知识产权部分内容包括著作权、 专利权和商标权.

 1.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 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标志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其具有专有性、 地域性与时间性三大特征.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知识产权制度具有的作用也要掌握.

 2. 著作权. 著作权的主体包括作者和作者以外的人. 考生应当了 解几种特殊情形下的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 考生应当掌握作品的概念、 范围和我国法律规定不受《著作权法》 保护的对象.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考生应当掌握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具体内容以及著作权的取得时间和保护期. 著作权的限制包括对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 考生应当掌握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情形. 邻接权是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 考生应当掌握各种邻接权的内容.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也是考生应当掌握的内容.

 2. 专利权. 考生应当掌握:

 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授予专利权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专利权的期限、 无效与终止; 专利权的内容以及对专利权的保护.

 3. 商标权. 考生应当掌握:

 商标的概念作用; 商标的种类; 商标注册的原则、 商标注册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 商标权的期限与续展; 商标权的转让程序与要求、 使用许可和变更; 商标权的争议、 无效和终止;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六) 继承部分

  1. 继承的概念、 种类和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继承是指将死考生前所有的、 于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继承的主要分类是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本位继承与代位继承. 除此之外, 考生对我国继承制度的五大基本原则也应当有基本的了解.

 2. 继承权. 考生应当掌握继承权的概念、 继承权的行使、 丧失继承权的情形以及放弃继承权的方式、 继承权的保护、 遗产的概念与范围.

 3. 法定继承. 考生应当掌握法定继承的概念、 特征和适用条件、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及其适用条件、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和方法.

 4. 遗嘱继承. 考生应当掌握遗嘱、 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遗嘱继承人的范围、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区别、 遗嘱的有效条件、 遗嘱的撤销和变更方式、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 特征及其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5. 遗产的处理. 应掌握继承开始的时间与通知的范围及遗产的范围、 遗产的分割原则和分割方法、 遗产债务的范围、 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和清偿办法、 无人继承的遗产的处理、“五保护” 遗产的处理.

 1。

 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

 这两个概念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考生要注意民事法律行为只是民事行为的一种, 是合法行为; 民事行为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合法行为) , 也包括无效民事行为、 可变更、 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不合法民事行为) 。

 2。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行为人合格、 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行为内容合法、 行为形式合法。

 但欠缺这些条件, 并不能认为行为无效, 它还可能是可变更、 可撤销民事行为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考生在复习这一内容时, 可以结合合同法的有关条文加以理解。

 3。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并不是在条件满足和期限到来时就发生效力的行为。

 所附条件可以是生效条件, 也可以是解除条件; 所附期限, 可以是生效期限, 也可以是终止期限。

 考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条件或期限的性质。

 4。

 代理人和代表人。

 代理人不同于法人的代表人。

 代表人是根据法律所确定的, 他是法人的组成部分, 其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法人的意思; 而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 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授权或法律的规定。

 5。

 代理和委托合同的关系。

 委托合同是合同法中规定的内容, 但它和民法总论部分的代理制度密切联系。

 考生在复习时, 要结合这两部分的内容, 进行分析比较, 明确代理和委托合同的关系。

 特别要注意, 代理权的授予是单方法律行为, 只要有一方的授权行为, 代理权就产生, 而且代理权也可能是基于法律的规定产生。

 委托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只有双方意识表示一致才能成立。根据委托合同可能产生代理权, 但受托人的权利并不一定是代理权。受托人根据委托合同取得的是处理委托事务的权利, 处理委托事务的行为包括法律行为, 也包括非法律行为, 而代理行为只能是法律行为。

 6。

 诉讼时效的中止、 中断和延长。

 诉讼时效的中止、 中断和延长在法律上有不同的意义, 考生要准确理解它们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适用条件。

 7。

 要约和要约邀请。

 ...

推荐访问:民法学是理论性 理论性 民法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34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