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启动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启动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十六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立足新常态,着眼新要求,在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青藏高原旅游名县上迈出新步伐,逐步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积极主动汇报衔接,当年11月9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随后的近一年时间中,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另一方面集思广益编制方案,今年6月12日,国家旅游局为指导和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印发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我们又对照《导则》,对方案进行了再修改、再完善,这也是时到今日才召开会议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过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通过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体现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战略部署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刚才,俄日项杰同志宣读了《贵德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县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河阴镇和青海天地人缘公司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讲的都很好,措施也比较具体,希望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
说起旅游,大家都不陌生,但对全域旅游而言,可能认识上有偏差、概念上有模糊。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优化提升,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后,我们提出“以旅游业为统领”的产业发展思路,与“全景区规划、全季节观光、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工作,在理念上是相近的,在措施上是一致的,在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贵德旅游投入最大的五年,为“十三五”期间打造贵德旅游升级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5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285.8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4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34.48%和72.74%,是“十一五”末的4.6倍和16倍。而到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3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2.4%。
总之,概括起来,贵德现在的旅游建设基础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表现在“六个注重”上: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把旅游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科学研判、合理布局,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发挥旅游业的关联作用和带动效应,有力推动了农牧业由单纯为旅游提供农牧产品向全方位参与旅游转变,有力推动了工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旅游产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注重生态保护。坚持“山水里的、田园里的、公园里的、森林里的”城市建设理念,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黄河沿岸、公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统筹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优势不断显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3%,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6%。三是注重城景共建。突出宜居宜业,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和撤县建市前期工作,临街建筑基本实现亮化,主要街道初步实现美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智慧城市试点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建设加快推进,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有力提高了贵德旅游对外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注重项目引领。坚持一切项目和投资围绕旅游业展开,相继开发建设景区景点16个、星级宾馆8家、农家院221家,苏德大道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已投入运行,旅游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五是注重体制保障。组建了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成立了贵德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12个全资子公司,推行 PPP等多元化投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提高融资能力,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六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积极开发推介精品线路,着力促进文旅融合,全方位提升“天下黄河贵德清”品牌形象,贵德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得到增强。
二、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
跳出贵德看贵德。虽然全县旅游发展步伐较快,但与旅游发达地区或与旅游资源相当地区相比,仍存在零散式经营下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自助式旅游下的游客参与度不高,粗浅式服务下的群众实惠性不高,短程式市场下的旅游效益不高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对旅游发展进行再定位,以新视野谋划新思路,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域旅游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抓手。“五大发展理念”厚植的是发展优势,围绕创新发展而言,全域旅游本身就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就是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围绕协调发展而言,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推动景区景点内外合为一体,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规模质量协调。围绕绿色发展而言,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避免陷入“破坏环境换取产值”的恶性循环。围绕开放发展而言,旅游业天生是开放行业,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走全方位开发之路。围绕共享发展而言,全域旅游带动的是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也是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表现。
二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域旅游是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全域旅游是传统旅游经济的升级版,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也是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同时,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贵德而言,充分发挥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不仅能实现旅游“质”与“量”的提升,而且将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三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域旅游是文化繁荣的新舞台。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其核心的竞争力也就是做好“文化”文章。到一个景区景点,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一个能够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一条引人入胜的宣传语,甚至一台节目,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这用方言讲,就是“有说头”,要有文化的内涵。贵德历史悠久、民俗多元,文化底蕴深厚,挖掘屯边文化,可以通过城乡建设来充分展示贵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挖掘农耕文化,可以充分展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特征;
挖掘民俗文化,可以充分展示地方曲艺、工艺制作、特色饮食的传承演绎过程;
挖掘黄河文化,可以让游客在这里感悟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养育之恩、中华民族历史和血脉的一脉相承;
挖掘非遗文化,可以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传承载体;
传播多元文化,可以推动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释放景区文化,可以将小文化纳入旅游大平台;
丰富创新文化,可进一步唱响贵德声音,讲好贵德故事,增强贵德旅游的特有性、不可复制性。
四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域旅游是民生改善的新途径。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的有效平台。通过建设一批“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可优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通过全面推广旅游休闲,聚集人气商机,可改善群众生活方式,共享就业与增收红利。
总之,发展全域旅游的目的就是从景区景点向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注重硬件向软硬兼顾转变,从点线服务向全域全城服务转变,从旅游部门主导向全社会协调推进转变,从封闭的旅游经济向全业开放转变,从游客为主向主客共享转变,不是空间上的平均投入,而是有主次、有重点的整体统筹;
不是迎来大投入、大建设,而是提升品质、提升内涵;
不是刻意建造一个景区,而是让景区有特质性;
不是否定景区景点建设,而是引导景区开发,提供增值服务或消费业态,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收入;
不是忽略旅游产品建设,而是构建满足大众化、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不是只发展旅游,而是以旅游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
三、把握关键,明确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
去年六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就肯定了全域旅游的路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今年,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国家领导人对旅游的肯定和定位,为我们壮大旅游业、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重要遵循,各乡镇、各部门要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践行“四个转变”方法路径,把全域旅游的眼界放宽、境界放高、标准放严;
要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把握贵德实情;
要全员谋划、超前部署、主动作为,不断增强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和事业自信。
(一)坚持以全新的理念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城乡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珍惜和保护好大山大河、小城小镇、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生态旅游资源,走旅游之路,建富民之业,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变,让全民共享更多的绿色福利;
牢固树立发展旅游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围绕旅游谋划生态农牧业、环保型工业、交通运输业、现代商业、美丽村镇,以旅游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推动三次产业融合,走旅产一体、旅城共生之路;
牢固树立全景全域大旅游的理念。摒弃抓旅游就是大投入、大开发、大搞景区建设的传统观念,摒弃抓旅游经济就是发展“门票经济”的陈旧观念,围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景区”,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让各项建设与全域化景区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把家园变成花园,把小景点连成大景区,使景区景点从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实现“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形象”的目标,这也是今天会议把各乡镇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基层党员代表、村社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邀请过来的主要目的之一,动员大家把发展旅游的理念树牢、树好,将旅游业培育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
牢固树立优先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把乡村旅游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耕在田、居在镇,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模式,整体谋划、系统思考,通过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全面推进农牧业经济转型升级、农牧区社会和谐安宁、乡土文化传播传承、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牢固树立错位发展、精品驱动的理念。培育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特色小镇、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品牌产品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内抓精品,外拓市场,打造“大美青海”休闲度假旅游升级版。
(二)坚持以“六全”的布局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要素构建、全时空打造、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要坚持全域化规划。目前,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几经易稿,《贵德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已基本符合实际,能够指导长远,这是各乡镇、各部门共同研究、贡献智慧的结果。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推动旅游规划与经济发展计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同步推进、衔接配套,坚持“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到位。要紧紧抓住贵德被确定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的历史机遇, 积极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不断强化规划对发展全域旅游的指导作用。二要坚持全景区建设。立足“五城同创”,围绕“一心一带两环多节点”的发展格局,扎实推进《贵德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的79项重点项目,特别是要用文化的视角、历史的眼光、地理的角度,高起点、大手笔推进贵德古城、国家地质公园、千姿湖湿地、清水入城等重点旅游项目,改造提升中华福运轮、宗喀拉则、思源楼、南海殿、珍珠寺、文昌宫等文化旅游景点,着力建设黄河清旅游带、民族特色村镇、宗喀部落、龙王池、黄河玻璃栈桥、温泉养生小镇、航空小镇、麻吾峡高原训练基地等特色旅游项目,开辟黄河廊道第一风景带,逐步打造西部地区“和合和谐、屯边屯垦”乡愁文化体验高地、“谒山拜水、亲近母亲河”文化体验高地、高原休闲养生运动康乐体验高地、德文化传播基地和西部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西部旅游首选目的地。同时,加快促进景区与景区间的有机串联,注重区域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让“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品牌由全国的“熟知”向市场的“认知”“认可”提升。三要坚持全要素构建。突破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旅游,拓展贵德全域旅游的“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旅游,不断丰富康体养老、童乡乐园、宗教信仰、研学教育、商务休闲、风貌奇观、民族风情等新产品、新业态、新功能。加快布局自驾车旅游线路,配套完善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服务要素及设施。四要坚持全时空打造。通过全天候旅游体验和全感官项目设计,打造风格各异的休闲健身游、地质景观游、科普观光游、冬季健身游、文化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田园风情游等特色线路,开发少儿经济、老人经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及养生经济,引入“夜景、夜娱、夜演、夜购、夜宴、夜宿”业态产品,变“8小时经济”为“24小时经济”,提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体验性,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田园生活,让外地人感受贵德人生活,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延长逗留时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五要坚持全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旅游的产业主导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产围绕旅游调整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壮大实力,三产围绕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使生产过程变成旅游体验,使生产环境变成旅游空间,使生产要素变成旅游主题。六要坚持全社会参与。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县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精准扶贫,大力实施“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模式,支持本土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文化旅游企业主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从事花卉种植、果品栽植、畜禽养殖、科技示范等农牧业生产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主动提供旅游商品,支持宾馆饭店、农家院、交通运输、物流快递、商贸市场等经营主体主动从事旅游服务,大力开展会议招商、媒体招商、单位招商、个体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形成铺天盖地的旅游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可以说,现在贵德的旅游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建设的快车道,今天召开这么高规格的会议,目的还是鼓励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光有政府的一头热是不行的,只有全民参与,贵德的旅游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体才能在旅游实践中赢得机遇、创造财富、体现价值。
(三)坚持以“旅游+”的途径发展全域旅游。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做好“旅游+”的大文章,通过旅游+农牧业,着力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农牧交错生态循环发展先行区、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为主的“四区一带”产业格局建设,培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开发富硒、富锗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不断拓展农牧业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
通过旅游+工业,继续加强以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主的各类主题园区建设,继续实施“扶大育小”工程和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上下游产业对接共赢;
通过旅游+第三产业,培育引进咨询、规划、审计、设计、创意、法律服务等机构,培育引进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无店销售、网上商城、网上订餐等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开发适合不同档次需求和口味需要的饮食体系,创新设计具有贵德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展特产商品进商场、进超市活动,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购物环境、旅游购物体系,不断提高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实际比重;
通过旅游+扶贫,建立景区旅游+扶贫、旅游资源+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培训+扶贫合作模式,探索农牧民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入股等有效形式,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促进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通过旅游+文化,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舞台剧,建设藏文化体验园区和文化演艺秀场,加强古村落、民族民俗文化村保护开发,提升黄河文化旅游节、六月会神节等节庆活动质量,做强屯边文化、做亮民族文化、做优非遗文化、做厚黄河文化、做活民俗文化;
通过旅游+体育,依托黄河、丹霞、湿地等自然景观,尝试开发直升机、水上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旅游产品,推出自行车速降、千姿湖皮划艇、水上漂流、湿地垂钓体育休闲活动,积极承办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
通过旅游+医疗,推动医疗健康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积极引进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发展“药、医、养、健、游”一体化的康养产业集群。通过旅游+教育,推出青少年游学、夏令营、亲子乐园等旅游文化活动,开发地质科普、生态保护、水利科普等旅游教育产品,使其成为亲子活动、亲子教育的实践基地。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办旅游学院,促进旅游教育发展。通过旅游+养老,发展银发产业,建设集健康服务、康复疗养、养生度假、体验休闲、康体健身、绿色人居为一体的省级养老养生示范基地、省级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让贵德成为青海养老最好的地方,成为青海人养老、青海人尽孝的度假集散地。通过旅游+党建,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旅游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总之,我们要通过旅游与各产业体系,与各行各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构建产业发展新空间。
(四)坚持以厚实的基础发展全域旅游。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一要抓好旅游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全域配套、旅游要素全域保障的要求,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避险等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加强主干道通往景区景点的“最后一公里”建设,稳步实施沿黄高速、通用机场、旅游云轨、低空旅游停机坪、热气球起飞点建设,开通贵德至青海湖旅游专线,优化水上航线,逐步构建多途径、立体式交通网络。科学定位好全县每一个乡镇的人文特点、产业重点、资源优点,全面加快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让每一个游客都体验到“贵德味道”。转化运用道路命名成果,鼓励临街商场、宾馆、酒店、农家院更新更换牌匾、大门,逐步使临街建筑风格具有文化底蕴、地方特色,与贵德明清风貌相符合。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在景区、城市、交通枢纽及重点乡镇设置旅游交通示意图、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牌、旅游服务导向系统、景区导览标识牌、旅游安全标识牌等配套设施,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覆盖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实现旅游服务人性化、旅游管理智能化。二要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名片。采取“区域联动、品牌共创、成果共享”的方式,面向公众公开征集贵德旅游口号、形象logo设计及VI应用,开展旅游创意策划活动,增强贵德旅游的特有性、不可复制性。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官方网站、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平台建设,打造青海智慧旅游示范县。成立旅游客运和汽车租赁企业,引进“共享汽车”租赁模式,启动贵德智慧租车服务系统开发,在西宁—贵德—青海湖率先尝试“落地自驾,异地租还”的自驾游新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运用电影、动漫、电视剧、代言人以及微信、微博、微电影、APP客户端等多种宣传手段,进一步提升贵德旅游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游客年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全县主要旅游目的地景区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实时传递旅游动态;
全县重点景区和三星级以上酒店开通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实现微营销。三要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深入开展“碧水蓝天和家园美化”行动,大力实施荒山造林、乡村绿化美化、生态景观林带等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治气、净水、增绿、护蓝工程,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统筹推进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乡净化、美化、秩序化水平,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五)坚持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创建摆在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转变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能,建立“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完善重点项目协调会商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专项培训、外派挂职、定向委培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素养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旅游干部队伍。建立可持续的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创业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更多的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同时,注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有技术支撑、有经济支持、有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予以适时适度开发。对暂时不具备开发能力的景区,待时机成熟再启动,严禁低水平建设,低档次开发,让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造福子孙后代。注重处理好内力与外力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县内人士和民营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进知名企业来我县开发旅游项目、参与旅游建设、打造旅游品牌、营销旅游产品。
(六)坚持以完善的保障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明确的规范、硬性的指标。《贵德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部门工作任务分工、细化的近期项目数据库,就是对照国家验收标准,并结合全县旅游资源禀赋和景区不同功能而制定的,各责任单位要对号入座、团结协作、密切合作,特别是一些关联性强、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单项工作,更要有大局意识,做到牵头单位主动对接,协助单位积极配合,确保各项任务按期高标准完成。同时,放眼省内,着眼县内,区域间的旅游竞争更加激烈,都在围绕资源打品牌、树形象。如何让贵德的旅游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让贵德的旅游独具特色,需要全县上下争做全域旅游的示范主体、模范先进,需要全县上下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需要全县上下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工作状态,营造“处处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同志们,贵德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我相信,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只要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把握机遇、顺势而为,贵德旅游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游名县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
推荐访问:会上 示范 创建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启动大会上讲话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讲话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