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写材料“虚”与“实”(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的“虚”与“实”
对于写材料、写公文而言,什么是虚,什么是实,这是写材料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虚、实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任督二脉,一旦打通就会功力大增。
一、“啥是虚,啥是实”
这往往是公文“菜鸟”和“小白”最不解、最困惑的问题。
一般来说,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任务为实,意义为虚;
事例为实,道理为虚;
措施、办法为实,理念、思路为虚。
“虚”,主要指分析形势、阐述意义、论述道理等理思想性较强的内容。
一般包含如、是、有、曰、应当、必须、处于等文字的内容,以及对上级指示的认识、对本级形势的判断等。
比如,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上级有要求、本级有需要;
改革如滚石上山;
应当久久为功;
当前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等等。
“实”,主要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方法手段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
一般包含要、抓、扭、严、坚持、注重、强化等含文字的内容,以及人的听、看、读、写、记等特有动作。
比如,一要抓住一个关键,二要扭住两个重点,三要强化三种意识,四要严管四类人员,五要坚持稳控一个底线,等等。
二、“虚是虚、实是实”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也就是“虚”和“实”不相融。通常有两个极端:
一种是写得太实。
通篇都是硬得不能再硬的“干货”,标题下边直接就是一是,二是,三是,任务一项项,措施一条条,数字一串串,只见事不见人,更见不着思想,有骨头无肉,有形无神,文字干巴巴、硬邦邦、冷冰冰,没有一点思想性、人情味和感染力。
另一种是写得太虚。
文稿从头到尾都在翻来覆去讲道理,有的道理还很大、调门还很高,但一点都不接地气,飘在空中下不来。看完整篇稿子,漂亮的话不少,管用的招没有;
知道某件事很重要,就是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属于典型的“虚胖”,有肉没骨头。
对于公文材料写作来说,总的要求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多数情况下应以实为主、以虚为辅,如工作报告、情况汇报、部署安排工作等;
也有的时候以虚为主、以实为辅,如理论研讨、心得体会、检查剖析等。
在虚实比例把握上,应根据材料需要、领导喜好作以调整,原则上应控制在10:1与1:1之间,即最少要保证要十有其一,最多则虚实对半开。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和“实”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哥哥给你教几个小窍门:
1、学会转化引用格式。
比如,习近平同志一些重要讲话内容,可以直接写成,始终把习近平同志XXX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工作指导;
比如,引用一些理念,可以直接写成,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指导思想,等等。
2、学会定量定性分析。
通过实例、数据等客观因素,分析出内在的规律性内容。
比如,通过列举近年来事故案件,从时间、性质、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更容易让大家明确什么时间应当具体预防什么事故。
3、学会运用数字补充。
谈认识、谈形势时,可以适当运用数字、事例说明道理。
比如,谈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脱贫数量(指标)、完成时限等具体量化的内容,凸显其重要性。
4、学会使用模糊语言。
写材料同画画一样,要学会留白,不能把话说得太满、把工作框得太死。
比如,讲改革要到中流击水,我们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听众,换个角落来说:是击水中流还是随波逐流,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样说是不是味道完全不一样。
5、学会总结提炼升华。
写具体工作、办法措施,不是简单地罗列,而要注意用理性认识、理念思路等“虚”的东西把“实”的内容带出来。
比如,可以用抓XXX求XXX,这种抓手带效果、抓手带目标或者目标带动作效果等多种方式,让人很清晰地明白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
最后,还有一个认识要澄清:
公文材料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实用性是居于第一位的,先得把工作写实在,有针对性、有操作性,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形式和辞章的出新出彩,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单纯为文字而文字,这就跑偏了。
推荐访问:材料 写材料“虚”与“实” 写材料的 写作中的虚与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duizhaocailiao/1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