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为什么要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原文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能够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全党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站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党走向第二个百年新的伟大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启迪和政治智慧,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力量。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能够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能够教育引导全党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面对新的“赶考”的高度自觉和清醒,进一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前进的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历史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离开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就必然弱化,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有利于引导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三,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100 年来,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我们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这对于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X 审议通过《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绩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穿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深刻理解“十个坚持〞内涵,把握历史规律、坚决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鼓足精气神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绩,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变化,以过硬的政治定力和睿智的开展眼光,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励精求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开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肯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坚持人民至上。百年实践充分证明,X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X。坚持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别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地,坚决“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开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把 14 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持理论创新。百年实践充分证明,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危机的制胜法宝。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制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答复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理论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特长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肯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百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究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
的路的坚决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开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完成强大和振兴。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沉着〞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坚决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既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开展的有益经验,又坚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根底。
坚持中国道路。百年实践充分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究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制造人民美好生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条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康庄大道,旨在完成人口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开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而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漂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胸怀天下。百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以造福全人类为己任;不仅对内一心一意谋开展,还将自身开展机遇、开展经验分享给全世界,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全人类开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从人类开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开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放开、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正、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在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互利互惠中制造更多新的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以及共赢新亮点,扩大“朋友圈〞,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指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前进能量。
坚持开拓创新。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政治品行。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困难险阻,越需要
困难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环境新挑战、社会矛盾新变化、开展阶段新特点,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绩、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锻造,都将面临更多新课题,只有把开拓创新作为干事创业的常态,敢闯敢试、不怕艰险,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不断用开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涉险滩、渡难关、创奇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坚持敢于斗争。百年实践充分证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一出生就打上了斗争的烙印。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卓越革命史,一部可歌可泣的不懈斗争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
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中国共产党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定要靠斗争赢得未来。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事,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肯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坚持统一战线。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ZJ 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稳固和开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统一战线作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将统一战线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广聚天下英才,会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效劳。
坚持自我革命。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神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判和自我批判,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刻,坚决不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去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去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成为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中国共产党百年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1-04-07 04:19:31 中州学刊订阅 2021 年 2 期收藏 蒯正明 摘 要:严明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要求和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以严格的纪律要求全体党员,不断探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有效途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纪律建设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着眼于从严治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动党的纪律建设;把政治纪律建设放在首位,夯实党的纪律建设基础;不断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党的纪律体系;完善纪检监察体制,强化执纪监督;注重开展纪律教育,增强广大党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纪律;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2-0001-06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必须以严格的纪律保持自己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以严格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推进纪律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对纪律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眼于从严治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动党的纪律建设 任何一个政党要实现远大目标,必须以严明的纪律作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强调纪律建设问题。早在建党前夕,蔡和森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就指出:“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份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①毛泽东在复信中高度评价了蔡和森的意见,认为其“见地极当”②并表示深切的赞同。党成立以后,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党员人数的增加,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对此,1921年 8 月,陈独秀在答区声白的信中指出:“要绝对自由就不能联合,要联合就不能绝对自由。”③他还强调:“其实权力集中是革命的手段中必要条件。”④1924 年 2 月,恽代英在《列宁与中国的革命》一文中也指出:“我們若是有了一个有主义有纪律的党,我们若是用这个党去宣传与组织工人、农人、兵士革命的团结,我们可以成功革命。”⑤不过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党刚成立不久,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的纪律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家长制和极端民主化两种不良倾向。1928 年 7 月,党的六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明确指出了党组织存在的“小资产阶级的意气之争”“极端的自由选举观念”“个人无原则的相互倾轧,引起否认一切纪律”⑥等问题。1931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再次指出了党的纪律建设中的两个错误倾向:“第一极端便是家长式的滥用纪律,根本放弃说服与教育工作;第二极端便是废弛和轻视纪律……走到极端民主化,破坏党的组织原则。”⑦ 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已经认识到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并作了大量论述。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在强调坚持官兵平等,保障士兵民主权利的同时,明确指出极端民主化的危害,即“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⑧。在毛泽东看来,民主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纪律的执行要以民主为基础,同时也要以严格党的纪律消除党内极端民主化倾向。1929 年 3 月,周恩来在《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信中特别指出:“党的组织要发展党员的自觉性,比较明了的同志应在思想上帮助尚不明了的同志,使一般同志咸能注意自觉地遵守纪律。”⑨1931 年 7 月,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也强调:“红军的纪律绝不依靠打骂来维持,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的团结上面,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教育的精神,互相督促和勉励,达到自觉遵守纪律。”⑩周恩来、朱德的上述论述表明我们党在思想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纪律建设的认识。遵义
会议以后,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得到确立,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纪律的认识。1937 年 9 月,毛泽东在《反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B11。1948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为《中国青年》的题词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深刻揭示了党的纪律对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纪律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自身,更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的有序推进。朱德指出:“加强党的纪律性,在今天就更有特殊重大的意义。”B12“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遵守纪律。”B13 在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党的纪律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希望造成这么一个局面,就是又集中统一,又生动活泼,就是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B14 但是,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党的指导思想逐步偏离正确轨道。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集权与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同时存在,党的纪律建设中出现了滥用纪律的惩办主义倾向。有些党组织的负责人动辄处分党员,搞机械的、过火的斗争,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主集中制恢复发展,党的纪律建设也开始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为维护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党的纪律,都必须给以应有的处理。”B15 由此可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成为落实从严治党方针的举措之一。进入新世纪之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面临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强调纪律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坚决改变一些地方执行纪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状况”B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着眼于党情的新变化,就加强纪律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表明我们党对纪律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來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进党的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推进纪律建设自觉意识不仅来源于自身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自身守初心、担使命的现实需要。当然,中国共产党人对纪律建设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经历了从最初的“革命的手段中必要条件”到“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纪律与党内民主、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法规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清晰,定位不断趋于合理、科学,为持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动力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把政治纪律建设放在首位,夯实党的纪律建设基础 何谓政治纪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B17 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程来看,党始终把政治纪律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B181929 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深刻批评了不讲政治的纯粹军事观点。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重申党的政治纪律,特别是全党要服从中央。之后,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党的政治纪律作了要求。党章明确规定:“不能允许有破坏党纪、向党闹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B19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放松对党的政治纪律的要求。针对 1953 年发生的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毛泽东指出:“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B20 在此基础上,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之后,党的八大修订的党章专门对党的政治纪律作了阐述。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在党内不容许有违反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行为,不容许有分裂党、进行小组织活动、向党闹独立性、把个人放在党的集体之上的行为。”B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政治纪律建设。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派性同无产阶级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B22 之后,为了强化党的政治纪律,1987 年中纪委专门发布了《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和《关于旗帜鲜明地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作斗争的通报》。1989 年 5 月,邓小平在同李鹏、姚依林的谈话中指出:“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B23 在此基础上,1997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专门规定党员“政治类错
误”的具体情形,并规定了处罚措施。2003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明确将“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列为违纪种类之一,并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的情形和处罚措施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高级干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情况,更加重视纪律建设并把政治纪律建设摆在纪律建设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治纪律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 2013 年 1月,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B242015 年 1 月,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B25 在实践中,为了推进党的政治纪律的贯彻落实,2018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党的政治纪律开列了新的负面清单及处分标准,进一步推进了党的政治纪律具体化。
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纪律根本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统领性作用形成了明确的思想认知。在实践中,政治纪律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政治纪律的规定更加具体化,从而为新时代党的纪律体系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如果政治纪律不严明,党团结统一的基础必将遭到削弱,党的其他纪律也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建章立制,完善党的纪律体系 对党的纪律建设作出明确规定,把各项纪律立起来,是党的纪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制定党内法规,明确了党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形成了纪律建设的较为完备的体系。党成立之初,纪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党章中。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内容涉及纪律建设的许多方面,初步形成了党的纪律体系。比如,政治纪律方面的法规有:《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930 年)、《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1941 年)、《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的指示》(1948 年);组织纪律方面的有:《关于发展党的组织决议案》(1931 年)、《苏区党团组织与工作条例》(1934年);廉洁纪律方面的有:《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6 年)、《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1933 年)、《中央关于城市公共房产问题的决定》(1948 年);群众纪律方面的有:《中央关于加强军队纪律坚决执行城市政策的指示》(194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1947 年);等等。当然,党成立之初,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纪律建设在“立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条件下党内法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纪律体系。如为了严格党的组织纪律,中共中央分别发布了《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1950 年)和《关于接收新党员手续的规定》(1951 年)。在廉洁纪律方面,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1 年)和《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1953年)。党的八大之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党内法规建设开始偏离正确的轨道,主要体现在九大、十大党章对于纪律建设的相关规定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纪律建设重新迈入正确轨道,党的纪律体系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针对领导干部及其子女经商、办企业,脱离群众、贪污贿赂等问题,中共中央发布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使党的纪律规定更加具体。此外,中共中央还发布了关于党的纪律方面的综合性法规制度。1997 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执行纪律方面的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完整的重要条例。之后,2003 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将党的纪律分为组织纪律、人事纪律,廉洁自律纪律、财经纪律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党内法规建设迈入快车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特征在于更加重视完善制度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在治党管党中的基础性作用。”B26 中共中央于2015 年和 2018 年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的探索成果上升为党的纪律要求,使党的纪律规定更加科学化,更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这一时期,党的纪律体系框架更加明确。2015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将党的纪律归纳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治理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经过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关于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变革史,是不断探索、开辟、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这里主要就党的百年社会治理的历程、成就和经验,讲一些认识。
一、党的百年不断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变革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党百年全部事业不断开辟、发展并且取得伟大成功,根本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引领社会治理持续探索和创新,并且逐步走向现代化。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思想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持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关于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接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接合,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中,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思想理论。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就高度重视中国社会治理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囊括提出要从根
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提出要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党的一大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又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需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提出要关怀群众生活,保证劳动人民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证等权限。党的七大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写进党章。由于我们党致力于关于旧社会加以根本改造,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确立了我们党领导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治理思想。囊括: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荡涤旧社会遗留的污泥浊水;提出要把全国人民群众进一步全面组织起来,将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创造性地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工作,推广依靠人民群众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治理理论的重大历史功绩,是探索了中国社会治理的社会主义方向、道路、基础性制度和根本性方法。
我们党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战略;实行“放开搞活”的方针,让社会活跃起来,推动了社会流动和社会结构演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治理策略;强调建立各方面责任制,反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治理探索的
重大历史功绩,是强调经过改革开放,充分调动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增强社会经济效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接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且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提出尊重和保证人权,“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社会保证体系;明确提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证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增加社会建设,发展为“四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社会治理理论。特别是越发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实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提出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展全进程人民民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理社会;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的重要论断,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出“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通体;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接合的城乡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等。这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二、党的百年征程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实践创新 一百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实践创新。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致力于改变旧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在局部地区探索社会变革和治理制度。这一历史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地方红色政权,为党中央和人民军队提供落脚点和出发点。为此,党在根据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妇女解放、宗教制度改革、乡村建设等一系列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建立伊始就发动农民打倒土豪劣绅,1928 年公布井冈山土地法。西柏坡会议经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工作队深入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到 1948 年秋,在一亿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土地生产关系。依靠群众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在井冈山根据地中,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三大任务之一。中央苏区时期,民主选举制度趋于成熟。团结一切抗日的各阶层力量,建立起党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在根据地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政治制度。中央苏区探索劳动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形式,在乡村设立列宁小学,开展全民教育。每个村成立卫生委员会,开展卫生运动。陕甘宁边区党组织领导农业大生产运动。1929 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形成了坚强的党组织及关于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随后在抗日根据地全面实行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根据地中的社会治理实践,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淀了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致力于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大举革除旧社会种种弊端,建立新社会秩序。烟毒、娼妓等社会陋习被扫除,实行男女权限平等,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从 1949 年到 1957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其部委颁发的重要法律法规多达1261件。这些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随后实施“一化三改造”总路线,农村互助合作社普遍建立。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关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基层卫生体系、基层教育体系、社会保证体系初步建立。随着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全国形成了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城市中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社会治理体制。在农村中组建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制
度。在全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规矩和管理人口流动。历史地看,这些重要制度的建立,有力地避免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早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但这一时期权力过分集中,国家管得过宽、统得过死,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社会缺乏活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人民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为后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致力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党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全社会活跃起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982 年 12 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任务、治理结构和主要原则都作出了新规则。囊括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加强乡级基层政权建设。同时,随着生产流通、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逐步推进,放松城市“单位制”“街居制”管理,引进和推广社区建设,实行基层自治制度,大大增进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与效率。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新形势,积极推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证、教育、卫生、住房等社会领域改革。2003 年抗击非典斗争以后,国家自上而下全面加快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 年,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中,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作出全面部署。这一时期一度在某些社会领域不适当地推行完全市场化,不少基层党组织存在被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也放松了社会监管,以致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增多。这个时期社会治理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举推动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关于社会治理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备社会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
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发展,完备基层民主制度、办事公开制度;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越发重视和保证民生,大举实施脱贫攻坚战并且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关于贫困问题,全国各族人民普遍享用小康社会生活。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证、医疗卫生、住房保证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完备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优化生育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证妇女儿童权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贯彻总体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广泛开展平安中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快社会诚信建设,探索鼓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普遍推行网络化、网格化,一大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涌现出来,浙江诸暨“枫桥经验”被广为推广。大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积极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近两年来,在应关于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持了社会和谐安定,显示了我国社会治理制度的强大优势。总之,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6 篇)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代表共迎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这仿佛是上“课”前的“预备铃”,作为 9000 多万名党员中的一员,必须做好“党史课”的学习准备。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推进创业守业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谱写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名党员,自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就要做到终身爱党、学党史,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心中、付诸行中,把个人荣辱融入党的建设中。随着党龄增长,我们的党性和爱党之心更要弥坚,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性。修好这门“必修课”,有利于对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把握得更科学更透彻,有利于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有利于守好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再创新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汲取奋斗力量的“智慧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汇聚了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自 2021 年 1 月 1 日,共产党员网推出了纪念建党百年专栏《党史百年天天读》,追溯到 1921 年,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再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该专栏为广大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加餐”,从“智慧源泉”中汲取奋斗力量,补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钙”,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传承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践行服务宗旨的“历史指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知史爱史、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观古今、看成败、荐得失、知兴替。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看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攻坚克难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厚植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有利于指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指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指引坚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体党员要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汲取奋斗精神、践行对人民的赤
子之心,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重任,在新的赶考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用史则行至稳远,走好前行的路,党史正如号角,激发拼搏奋进力量。以史为鉴,就是要鉴往知来,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正确分析把握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必然、掌握历史主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来。学史用史是我们牢记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乘风破浪、行至稳远。百年党史资政育人,要在学史用史中解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以“赶考”的清醒继承和发扬革命斗争精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凝聚起一往无前的拼搏奋进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形成了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早在 1930 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11—112 页)他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揭示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人类认识和理论发展的辩证过程。
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集中体现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总结长期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由党的七大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
19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成立 24 年来的历史经验,开宗明义就做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
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 2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年版,第 73页)同年 6 月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邓小平都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普遍真理。确立这一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单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在支持和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通过字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个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政前提和制度基础,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经过曲折探素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符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党和人民 100 年奋斗、创适、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不走封僵化的老路,否则中国必穷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否则中国必乱,道路要靠制度来菩实和保障。中国待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二是要强化历史拍当尽职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直面社会矛盾新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亦子之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涵要求,团结市领人民有效应对里大拥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矛盾敢于迎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墙强实干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要坚持调查研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找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不断加和改进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四下基层“泥腿子精神,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引究,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失重大决策部的贯彻执行,围绕巩固拓展脱热攻坚成果和多村振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央出问题,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使调查研究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服务
四是要坚持艰奋斗奋发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新中国建设国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英雄出、精神昂场的时代。艰苦奋斗、奋发图理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在精神层面保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不奋斗的思想态度。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接力棒”,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节俭朴
素、力成害侈,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害照之风挑重担、埋头苦千,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秦献,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
学习党史要佳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必须循的党性原则,我们要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备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后漫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国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便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转眼间 100 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一点点被印刻成民族印迹,一点点被铸造成中华灵魂。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在现代中国历谱写下了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从为人民服务到践行群众路线,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的求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不忘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新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近几年,虽然我国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别是去年开始的武汉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防疫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疫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回正常生活的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深刻昭示: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不忘党的光荣历史。100 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锤百炼,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党课讲稿: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模板仅供参考】
党课讲稿:坚持理论创新是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下面是工作范文 xx 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坚持理论创新是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宝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就是其中一条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之
所以行,很重要一点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它赋予理论以时代性、先进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活的,是常新的,也是长青的。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没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的透彻分析,没有对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总结,没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的批判性吸收、创新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时,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结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正是在列宁创新理论指引下,俄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可以说,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这是 170 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基本经验。
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史
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可以说,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理论创新是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理论创新的核心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必须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 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 老是那么一套, 它就没有生命了。正是从革命斗争的种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化。邓小平同志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种新的飞跃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重要启示
百年来,我们党在推进理论创新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
理论创新与理论守正相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根、之本、之魂,守住马克思主义之源、之脉,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石,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必须坚持不动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百年历经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化新境界。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实践是理论的 MKM、基础。科学的理论只能 MKM 于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
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同时,理论创新不只是为了更好解释世界,更是为了更好改造世界。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要解决问题,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创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百年来,什么时候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做到了良性互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效就好。反之,成效就不理想。有时候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搞得不好,要么受教条主义束缚,理论创新不够,无法真正指导实践;要么受主观主义束缚,对实践把握不够,无法将生动实践上升到理论。实践证明,正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使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理论创新与理论借鉴相统一。比较和借鉴,是理论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真正的理论自信来自一种开放,来自能够有效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当代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因此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但同时也要立足,胸怀世界,在比较和借鉴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百年来,共产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世界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发
展融入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同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武装永不停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坚持理论创新的政党,同时还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武装的政党。
百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体力量。我们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切实提高用习近平新
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MKM 艾四林,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党课讲稿精选——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宝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就是其中一条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很重要一点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它赋予理论以时代性、先进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活的,是常新的,也是长青的。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没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的透彻分析,没有对工人运动的经
验和教训的深入总结,没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的批判性吸收、创新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时,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结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正是在列宁创新理论指引下,俄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可以说,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这是 170 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史
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可以说,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理论创新的核心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 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 老是那么一套, 它就没有生命了。正是从革命斗争的种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同志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者。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种新的飞跃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重要启示
百年来,我们党在推进理论创新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理论创新与理论守正相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根、之本、之魂,守住马克思主义之源、之脉,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石,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必须坚持不动摇。正如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百年历经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基础。科学的理论只
能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同时,理论创新不只是为了更好解释世界,更是为了更好改造世界。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要解决问题,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创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百年来,什么时候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做到了良性互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效就好。反之,成效就不理想。有时候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搞得不好,要么受教条主义束缚,理论创新不够,无法真正指导实践;要么受主观主义束缚,对实践把握不够,无法将生动实践上升到理论。实践证明,正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使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理论创新与理论借鉴相统一。比较和借鉴,是理论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真正的理论自信来自一种开放,来自能够有效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因此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但同时也要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在比较和借鉴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
在世界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中国发展融入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同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武装永不停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坚持理论创新的政党,同时还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武装的政党。
百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我们要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切实提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学后感
“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遗传基因”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接续发展的革命精神谱系,它以独特的文化形态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精神特质,连缀起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内在精神理路。这一革命精神谱系外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各个历史节点中塑造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特色的革命精神坐标,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与延伸;内在呈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的“红色肌体”下深厚的“遗传基因”,也是革命精神谱系相生相随的共性基因,这一串“基因密码”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品格。
一、以坚定的信念主导塑造着革命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核
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建设全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灯塔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惧风险、不畏艰难地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探索出立足中国实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并逐步凝练为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革命精神的内核集中表现为共产党人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化身为革命实践的强大动力,坚定的信念使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呈
现出一种鲜明的信仰文化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政治实践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导向。
坚定的信念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核。从形成过程来看,理想信念贯穿于革命精神演进的各个历史坐标;从表现内容来看,理想信念在革命精神形成、发展和延伸的不同阶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历程。革命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创业建业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凭借坚定的信念由嘉兴一艘“红船”迅速团结起一批知识分子、工人群众,点燃起中国革命的火种。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而红船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对建党过程的一种凝练。此后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人凭借顽强的信念意志建立发展起强大的红色武装力量,在面对革命低谷、挫折甚至失败的时候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守革命信仰,保存革命火种,塑造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坐标。在逐渐成熟壮大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进行创造性结合,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探索现实的实现形式、道路和目标。不论是诞生在恶劣环境中以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还是在迎接革命胜利前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清醒“赶考”的西柏坡精神,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督促自己的坚定意志和先进品质。党领导革命建设的胜利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凝聚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一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内核继而延续至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直至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
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信念始终凝结于各个革命精神丰碑内,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目标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文化优势。
理想信念是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脊梁的精神之“钙”,坚定的信仰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最深刻的“遗传基因”,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建设实践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下的方向和目标。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战胜困难的强大战斗力的力量之源。坚定执着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精神内核。坚定理想信念铸就了革命精神谱系最深层的内核,凝练出革命精神谱系相通相融的共性特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最深刻的写照。
二、以严明的组织纪律代代传承着革命精神谱系的红色血脉
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斗争、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和手段。作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加强规范自身的建设,不仅在革命时期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实现了自身力量的成长壮大,而且在革命胜利后作为执政党又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凝聚起亿万群众的伟大力量,确保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革命精神谱系传承延续的背后,承载的是广大中国共产党人严守组织纪律,以忠诚于党、一心向党的政治本色投身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红色血脉。
在革命战争年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在发动和领导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胜利,除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还有以严明的纪律加强党和军队建设,这是战胜异常强大敌人的重要武器之一。从三湾改编到井冈山会师,井冈山精神在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价值;从红色瑞金到革命圣地延安,长征精神体现了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革命风范;从西柏坡走向新中国,西柏坡精神中“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对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极端艰难曲折的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紧密团结的组织意识和听从指挥的纪律意识成功经受住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考验,铸就了革命精神谱系的一座座丰碑。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忠诚团结、接续奋斗的组织性、纪律性投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革命精神谱系深刻鲜明地呈现出社会主义的实践属性和崇高的道德力量。人民军队在“立国之战”中以顽强战斗作风锻造出抗美援朝精神,经济战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科技文化战线胸怀国家大局、服务建设需要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尽管这些革命精神内涵和呈现各有侧重,但表现出浓厚的为国家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人组织观念、纪律意识在革命精神脉络中的生动诠释。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式内涵得到了拓展创新,产生了如小岗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容。同时,革命精神话语模式从革命话语体系转变为改革话语体系,从而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相契合。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建设贯穿于党的历史发展历程,体现在革命精神红色坐标延续演进的轨迹中。相对于理想信念这一凝结于革命精神谱系的精神核心,纪律组织则构成革命精神谱系内的血肉脉络,是革命精神得以形成凝聚的实现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显示出共产党人组织性、纪律性的鲜明政治本色,也为革命精神丰碑的建立铺垫下厚重的现实土壤。
三、以自我革新的意志凝聚转化为革命精神谱系的鲜明品格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要品格,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创新并把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以及自我革新作为自身鲜明的特征品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形成演进过程本身已蕴含了党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开展先进性建设的文化理论创新,其体系下各个革命精神坐标也是党在不同时期针对自身发展进步、服务革命建设需要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意志实现理论实践创造性转化的结果,自我革命、革新的意志品质因此造就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不断延续升华的鲜明政治品格。
革命精神谱系对中国共产党革新意识、创新品格呈现在由理论到实践、由表及里的几个层次。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建设的历程中以革新的意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飞跃。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以井冈山精神为坐标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到延安精神坐标下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并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又塑造起以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中国立场、中国国情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探索与前进。其次是广大共产党员作为先锋战士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的创造创新,刻画出新的精神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一批共产党人、知识分子在一穷二白的艰难条件下以勇于攀登的意志自力更生,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突破;继承先辈意志品质的中国航天人继续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带领中国航天事业登上世界科技的高峰,航天精神成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新时代的航天人在追求卓越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扬自主创新精神,树立起以北斗精神为代表的中国航天精神的又一丰碑。
从革命精神谱系的延续发展来看,从红船精神的开天创业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守业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实践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丰碑的具体内涵也在不断进行新的丰富与发展,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最好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创新品格在革命精神谱系里由内而外的发扬与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将实践理论创新的鲜明品格融入革命精神谱系血脉之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深刻自觉的自我革新这一核心特质。从古田会议上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创造领先到延安时期总结党的三大作风加强思想建设,从“窑洞对”对历史周期率的思考到“赴京赶考”前“两个务必”的严格要求,从革命年代党的自我净化、自我批评到改革开放时期党的自我完善,再到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批判、革新的思维进行着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活动,革命精神坐标的不断延续发展更新已将中国共产党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品格融入革命精神谱系内。
四、以独特丰富的文化形式呈现出革命精神谱系的实践历程
弘扬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延续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严守纪律的红色血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支撑和精神优势所在。革命精神谱系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原则方向等方面的共同之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革命精神中的呈现,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原则方法基于中国革命实践并充分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革命精神有机融入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实践中,进而把革命精神的传承上升到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新高度。革命精神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众多精神品质,依托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历程,展现着中国
共产党人在各个时期的精神面貌,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不同阶段革命文化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不断推进,革命精神不断丰富拓展,以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谱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革命年代,以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为核心的革命精神构筑起了忠于理想忠于信念的革命文化,在艰难的奋斗历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始终保持革命的生机活力并不断战胜强大敌人的精神武器,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处处鲜活的红色坐标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斗争历程,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舍生奋斗、兴邦爱国、斗争到底的革命文化最有力的精神支撑,成为革命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革命精神谱系在这一阶段有着丰富生动的呈现: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甘为国家事业、人民利益献身的精神面貌,“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战天斗地、自力更生的精神意志。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革命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和支撑,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脉络,并以文化的形式通过革命遗迹、英雄模范、红色作品等丰富鲜活的载体生动描绘起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实践历程,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胜利的“基因密码”。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在党内政治文化上正本清源、由治标向标本兼治推进是强党兴党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革命精神谱系以独特的文化形态标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精神特质,革命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内核,呈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精神气质、精神境界,其地位意义随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前进、执政实践的持久深入也得到升华提高。革命精神谱系以其独特生动的形式和深刻丰富的内涵成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觉厚重的精神支撑。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duhougan/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