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全文),供大家参考。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学好百年党史 赓续红色精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百年党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特别是在学习我们伟大的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历史中感悟思想伟力,强化精神内核,始终保持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扎扎实实、锐意进取,高质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工作岗位上践行使命担当,赓续精神血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党组织的伟大光荣。现在,党组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迈进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查摆问题、补齐短板,要立足岗位职责,践行使命担当,锐意进取促进创新,要更加自觉地加强政治历练,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实践行动中尽心为民办实事,守好人民的心。学史力行,实
干为民。各级党组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深入持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聚焦人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好办实事项目清单,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评审细则,对标对表、措施有力、落细落实,在学深悟透“新思想”上取得实效;在为民办实事上取得实效,用为民服务的成绩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小店区平阳路 路 街道南环社区
简 报
【2021】第 50 期 5 月 28 日
★
观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2021 年 5 月 28 日晚,平阳路街道南环社区师苑小区花园广场为辖区居民免费播放露天电影《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讲述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电影于 20:00 准时开放,小区的居民吃过晚饭便开始陆续到场等候电影的开始,不少居民在看完影片后纷纷表示感谢社区举办这样的放映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红色电影放映,是南环社区党支部在建党 100 周年这个特殊时期推出的一个党史学习教育项目,利用红色影视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今后,南环社区党支部将进一步挖掘辖区资源,利用好社区现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确保营造全民学党史的浓厚氛围。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建党百年,红色记忆党史专题党课讲稿
一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百年校史中的红色记忆。三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美好的春日,我开启了第一次校史馆之行。在众多的介绍中,一张笑容满面的黑白人像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赫然写着:倪瑞德,1949 年于本校组建杭州私立中学中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翻看着资料,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段红色记忆,这段故事属于那十四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1948 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倪瑞德经方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地下党组织,倪瑞德进入到宗文中学高中,借住在亲戚开设的一家小布厂里。他能力强,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用革命热情感召了很多同学。
唐瑞濂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49 年 3 月,在倪瑞德的介绍下,党组织批准我入党。上级领导人拿出一张小小的字条,上面写着入党誓词,交给我轻轻念了一遍。然后我们紧紧握手,他激动地说欢迎你入党,很高兴我们党又有了一名新同志。到 1949 年 4 月,宗文中学就已发展到 14 名党员,成为杭州所有中学中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支部。当时他们年纪都很轻,只有十六七岁,但革命信念很坚定,连死都不怕。
地下党支部建立后,学校的青年活动也开展起来。此时的倪瑞德已经以校为家,全情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其中,最为热烈的就是三反运动和护校运动了。其实呢,困难也不少。由于当时党员是不能暴
露身份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宣传革命思想呢?成了这十四个同志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中有的负责印发传单,有的带领学生观看进步演出。在倪瑞德的组织下,他们还成立了宗文歌咏团,偷偷合唱一些进步歌曲。经过不懈努力,宗文歌咏团也发展到五十人的规模。
1949 年 5 月 3 日,杭州解放的大日子终于来临了,大家的心情都特别激动。一大早,他们就开始组织学生糊旗子、写大字,还特别准备了毛主席的画像。下午两点,宗文学子高举校旗,高唱《人民军队来了》,走上街头,迎接解放军的到来,此时的大街两旁已是人山人海。令这十四个小伙子激动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呢,5 月 10 日,他们手持入场证出席了隆重的杭州解放会师大会。当司仪宣布胜利会师时,掌声像春雷一样淹没了会场,整整持续了 5 分钟。
红心向党,岁月如歌。毕业之后,这支十四人小分队有的留在党政机关工作,有的被输送到军事斗争最前线,有的活跃在文艺宣传领域,有的深入基层大熔炉……而这不正是万千共产党人的缩影吗?他们为国为民,勇于奉献,敢于牺牲,从青春韶华到垂暮之年,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正如何驰远老先生在回忆中说道:“入党前培养我的是学校,宗文中学是我革命的启蒙。入党后培养我的是党,许多革命前辈都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尽管未来会有艰难险阻,但我愿和入党时一样,举手宣誓,我一定能够和共和国风雨同行,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
青春向党,时代向上。今天我把这段红色故事说给你听,也说给我自己听。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革命前
辈们身上汲取力量,也要将他们的精神传递下去!让我们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学党史 【百年先锋 故事 】红色小说《红岩》
人物原型 江竹筠
江竹筠是我们中国著名的革命烈士之一,不少人都直接称呼她为“江姐”。江姐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人,她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付出了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江竹筠的故事吧!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 1920 年 8 月 20 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 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 6 月 14 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 年 11 月 14 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江竹筠同志 8 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 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 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
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 1939 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 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 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 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 1600 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 年 4 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 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杜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夹竹棍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 年 11 月 14 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 29 岁。2009 年 9 月 14 日,她被评为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在光影中追寻红色记忆 让百年党史“映”入人心原文
作为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大型党员教育电视片,《百年奋斗》以开阔的视野、详实的史料、创新的手法、真实的镜头、多维的切入,全景展现了一百年来龙江大地披荆斩棘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生动再现了发生在龙江大地的红色传奇、感人故事和历史细节,实现了传承红色基因从真实历史故事到电视艺术呈现的鲜活视频转码,堪称是一部用光影艺术定格党在黑龙江的历史中高光时刻的成功作品,一部以党史为鉴的优秀红色电视片。
全景展现龙江大地奋斗征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回望龙江大地奋斗征程,这是龙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在龙江大地上写就的征程;这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征程;这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后赢得未来的征程。党在黑龙江的历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峥嵘岁月,非凡征程,历历在目。电视片《百年奋斗》开篇即以时钟敲响了党在黑龙江的历史的重要起点。从中东铁路铁轨的轰鸣,到五四运动龙江青年的呐喊;从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1923 年10 月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建立;从九一八事变抗日救国的枪声阵阵,到解放战争支前民工的车轮滚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飘扬的五
星红旗,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轰鸣作响的老式机床;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到如今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六个强省”建设,本片以龙江为经,以时代为纬,以人物为峰,以党史为鉴,凸显了一代又一代龙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忘百年初心、经历百年风雨、坚持百折不挠、实现百炼成钢的伟大奋斗历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正如《百年奋斗》片尾曲《江山》所唱的,“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整部片子通过一个个精心选择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关键场景等,一以贯之、饱含深情地诠释了一条红线,那就是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黑龙江地区党组织从最初只有 3 人,发展到如今拥有 230 多万名共产党员,正是因为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涌现了一批批视死如归、勇赴国难的革命烈士,一批批不畏艰辛、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批批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先锋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精神,汇聚成不同历史时期引领龙江发展的磅礴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鲜活转码
黑龙江是一方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具有丰厚的党史文化资源。这里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红色之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战场,是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诞生了无数个“新中国的第一”……
通往胜利的道路,因布满牺牲而铭心刻骨;实现梦想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百年奋斗》突破了一般党员教育专题片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论理说教的风格,无论讲事件还是说人物,讲牺牲奉献
还是说振兴奋斗,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找到新鲜的切入角度和饱含情感的叙事温度,让一段段历史变得鲜活,让一个个人物深入人心。如在讲述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时,本片既通过画面和专家的讲解展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又加入了适当的旁白和当年抗联老战士的同期声,从细节处触动情感,使这段历史既大气磅礴,又真实生动。
本片尤其注重以人言事,以情动人,将思想蕴含于细节,用朴实而生动的影视语言将党在黑龙江的历史娓娓道来;既观照大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走向,又观照个人命运,将感人的故事串联起来,联动成宏阔的历史画卷。每集片子都有从小切口进入的故事,小中见大,以情动人。比如,第一集《牺牲之志》中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第二集《奉献之歌》中“活烈士”李玉安现场讲述抗美援朝中松骨峰战役端着刺刀冲向敌人的英勇瞬间,第三集《振兴之路》中外地游客对大美龙江的热情赞美……都让厚重庄严的党史活了起来、充满张力,成功实现了从历史故事到艺术呈现的鲜活视频转码。
昭示龙江“四大精神”生生不息
人无精神则不强,国无精神则不立。在非凡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带领下,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用鲜血、生命、汗水铸就了光耀千秋、永载史册的黑龙江“四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百年奋斗》告诉我们,“四大精神”从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生,是黑龙江人民意志品质、精神风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彪炳史册、光耀后世的精神遗产和壮丽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也是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动力源泉。
历经磨难的黑龙江人民,有着同一切困难斗争到底的气概,有着自力更生的决心,有着振兴奋斗的底气。这些都源于胸怀坚定意志、崇高理想、牺牲精神、敢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把革命先辈们苦苦探索、牺牲、奉献和担当的伟大精神,透过一帧帧高清的画面、一句句平实的话语、一幅幅珍贵的史料,记录、再现、思考、重塑,并一一呈现。在《牺牲之志》中,着重刻画了东北抗联将士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儿女,面对生死考验所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坚定信仰和无比忠诚;在《奉献之歌》中,逐一展现了北大荒拓荒者的拼搏奉献、大庆石油工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林区劳动模范马永顺的感人故事;在《振兴之路》中,强调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和重点国企焕发生机等新时代故事。一名名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群众的先锋、攻坚克难的堡垒。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龙江“四大精神”在新时代仍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些精神和故事,一次次镌刻在这片黑土地上,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
百年奋斗,赓续荣光。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迎来百年华诞。过去的一百年,全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用牺牲和奉献演绎出的动人篇章,已定格在历史的星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百年奋斗》激励着龙江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百年
奋斗,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走出一条更加坚实的振兴发展之路,谱写现代化新龙江建设的新篇章,描绘出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红色党史,百年传承” 征文
学习延安时期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举措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 1921 年 7 月 23 日,1949 年 10 月 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 年的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近一两年年我国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内部有新冠病毒疫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反华势力日益猖獗,今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支部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延安时期我们党以支部建设为重心,围绕组织功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适应了复杂社会环境和主体利益多元对党组织的挑战,既提高生社会整合能力,也提高了党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重温延安时期党支部建设的举措,对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殊意义。
一、开展支部党员的大学习、大讨论 陕甘宁根据地先后下发过《陕甘宁特区党委关于识字运动月工作决定》、《边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关于消灭党
内文盲问题的通知》、《边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等几个重要文件,要求“各地在党内尤其在每个党的支部中须作最好的传达解释,提出每个党员都应参加学习,并在群众中起模范作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马列主义与民族统一战线下的阶级教育,党的思想意识的基本教育,以及各种社会常识、文化识字教育。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在日常工作中个人自修,集体研究;开展识字竞赛、对识字模范进行物质奖励,有计划地开办各种训练班和党校的轮训。在支部教育方面,每月开设一次到二次训练班,每个老党员都受到 10 次以上的训练,普通党员至少受训一次,使普通党员对党、对马列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支部还组织进行各个时期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及单项重要问题的传达与讨论,组织开展各级的研讨会与各种文件(党的许多决议和报刊社论)的支部讨论,使一般党员在辩论中更加了解当前的政治形势与党的方针路线。
二、重新登记党员,清退坏分子 在党员入口方面,陕甘宁边区在《关于改进支部工作的指示信》中强调:“应具体的有计划的发展党的组织,党员人党必须经过一定的手续,并一定要举行入党仪式(宣警),并对新党员应有必要要的教育。”在党员出口方面,针对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和思想观念方面出现的问题,各
抗日根据地纷纷采取多项措拖来严密巩固党的组织。一是切实深入地审查支部的组织成员,审查的时象不仅是一般的党的,干部也同样需要审查,并且是从各方面审查,特别注意成分问题,把真正的坏分子洗刷除去;二是重新登记党员,强化党员意识,通过党员登记工作来一次对党员的基本教育,做到每个党员起码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党员对于自己光荣称号与对党的认识;三是加强党员考核,清退坏分子。从党员登记中精确考查各抗日根据地内部党员入党后成分变化的具体情况。同时,对于在党员登记过程中发现的过于落后、在群众中不但无信仰,且有很坏影响不能教育者, 予以适当洗刷,并各种要特别注意清除隐藏在党内的内奸分子,以此来巩固党的组织,提高作中党在群众中的信仰。
三、明确党员标准,严格党的纪律 陕甘宁边区党委一开始提出的党员登记的标准是“对人公道,对己模范,经常开会,缴纳党费”。随着登记工作深入和抗战形势的进一步发展,1945 年西北局组织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积极分子的入党标准为:“好劳动、能公道、能工作。”对于在职党员标准为:“热心工作、主张公道、积极生产、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勇于革命”等新的标准。在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各个抗日根据地将纪律的教育和执行做到了有机的统一。一方面,通过教育使每个党
员懂得:“只有坚决执行党的决议,才算真正遵守了党的纪律。每个党员干部懂得,只有自己积极为党的任务而奋斗,才能以自己的模范提高党员的纪律性。”另一方面,纪律只有被严格执行,才会被敬畏。1940 年 《边区党委关于开除党员党籍问题的决定》对于开除党员党籍的意义、程序进行了阐述,并在第一条明确指出,“开除党员党籍,是党内纪律制裁的最高表现”。根据 1939 年 10 月 27日《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关于边区党员干部情况统计表》开除洗刷党员调查表显示:陕甘宁边区共开除洗刷党员1383 人,其中,叛徒 26 人,自首 308 人,勾匪 67 人,来历不明 27 人,逃跑 90 人,哥老会 99 人,宗教 41 人,贪污 204 人,烟赌 93 人,不工作 301 人,地主 15 人,其他112 人。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党的纪律执行的严肃性。
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为了使支部能有单独的工作能力,支部生活能真正活跃起来,成为领导群众的核心,必须重视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陕甘宁边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建立支部的经常会议生活、工作制度。克服支部工作的被动性,建立经常的工作计划、具体分工及工作检查。
各种会议须按期召集,事先有充分准备,一般支委会每10 天召开一次,支部干部会半月一次,小组会 7 天一次,党员大会三个月一次,其他重要会议可以临时召集;每次
会议时间,小组会不超过一小时,其他会议至多不超过三小时。支部委员会应定期召集会议,计划与检讨党政军民的各种工作。建立严格的报告与检查制度。要求乡上给区上每 5 天一报告,区上给县上 7 天一报告,县上给分区 10天一报告,分区给边区 15 天一报告。上级对下级要有严格的检查制度,这种制度要成为经常的。除开会检查外,还须用个别的检查,如检查出各种弱点,应当给以立即的具体指示,绝对不要拖延。
五、开展巡视巡察,注重分类指导 据时期党的巡视制度得到了进步的发展和完善。1938 年11 月 6 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党的委员会为了解下面的情况,便利于工作上的指导起见。上级党委得向下级党要派遣巡视员, 传达上级党委的意见,考察下面的情形报告上级党委。”边区和各分委、特委组织巡现团,深入区、乡开展巡视。其中,边区巡视团深入区及主要乡,分委、特委巡视团主要深入农村,通过巡视发现了问题,整顿整治了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支部。另外,在党员的成分,党员的地域分布,组织的集中程度、工作性质及作用,在地方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学校党支部、工厂党支部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对此,各抗日根据地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非常注重不同性质支部的科学设置和分类指
导。如陕甘宁边区规定,“支部工作的原则应该是以根据于自已所处的具体环境,根据支部所在机关部门的不同性质与党的一般任务的规定,按照不同时期、不同条件去决定自己具体的实际的工作任务”。如行政机关的支部应保证行政工作的完成。学校支部应保障教育计划的完成。工厂支部应保证提高技术与生产计划的完成等。
以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感想
感悟百年党史 厚植红色家风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是文化,滋养后代。良好的家风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中,家风、家训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路传承,绵延不绝。它既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更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精神载体,是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
市妇联着力做好“家”字文章,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切实把党史作为必修课,作为政治任务,做到常学常思、深学细悟。透过百年党史,感悟思想的伟力,感悟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同时,为后代、为世人留下的优良家风。这些家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永远指引、激励后人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发展而不懈进取。
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家训中感悟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丰碑,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国主义教育宝库。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岁月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感染着后人,在家风中种下了深刻的红色基因。这些家风中,有爱党爱国、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有严守纪律、无私奉献的品质坚守;有艰苦朴素、勤
俭节约的清廉本色;有讲究道德、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道。
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家风家教方面堪称一代典范,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一件睡衣,一穿就是 20 多年,打了 73 个补丁。教育家人不要搞特殊化,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而且他的家风有一个醒目的标签:“严”。1946 年 1 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分别 19 年的父亲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毛泽东问毛岸英:“你吃什么灶?”毛岸英如实地回答:“中灶。”毛泽东一听便生气地责问毛岸英:“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们一起吃大灶。”毛泽东如此严格,就是要让毛岸英“接地气”,让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搞特殊。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从“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到“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为世人树立了榜样;朱德的孙子朱和平用“立德树人,勤俭持家”八个字总结朱德留下的家风传承;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像这些“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红色家风,不胜枚举。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革命先烈的家教家书中感悟理想信念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
国,是绝对不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好红色基因。
那些曾经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明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用鲜血凝成的红色家风,如一座座丰碑永远展现在我们面前。
纪录片《绝笔》中,一封封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书,彰显着生死关头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家国情怀。赵一曼在给儿子留下的遗书中写了,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儿子你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烈士吉鸿昌之女回忆与父亲最后一次通话的一幕令人动容,年幼的她不停追问父亲为什么还不回家,而电话那头的吉鸿昌已哽咽得无法开口,在家与国的抉择中,吉鸿昌写下了他的回答——“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革命先烈们的家风家书,正是那一代共产党人担当尽责的体现,他们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他们在生死关头的抉择,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无数的革命先烈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理想信念之光永不磨灭。
在领导干部家风家教中感悟清正廉洁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很多家风家训都重视为官之德和常行之德,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
张闻天,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重视家庭教育。儿子张虹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时,由于条件艰苦,刚到新疆没多久就患上了肝炎并发展成了慢性病。当他向父母要求回京治疗时,张闻天却给他回信:“你有什么资格来北京看病?新疆那么多职工得了肝炎,都是在新疆治,肝炎完全可以在当地治。”张闻天告诫儿子不要搞特殊化,要他在新疆一边劳动一边接受治疗。张闻天对子女的严格教育贯穿他们的整个成长史。
焦裕禄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从不给子女“特殊关照”。焦家人个个生活俭朴,为人清正,让人敬仰。这不仅源于焦裕禄在世时的言传身教,还在于把焦裕禄的遗训“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作为家规,妻子几十年一直坚守,反复叮咛孩子们。兰考刚兴装电话机的时候,在乡里工作的儿子焦跃进想在家安一部电话,母亲严厉地批评他:“你装个电话,是不是打算在家遥控办公呢?一乡之长你不走村串户,怎么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困难?”焦跃进从生产队长做到县长,给自己定上一条规矩:再忙,一年也至少要走访 100 家贫困户。
家风是百年党史中恒久的话题,回顾百年党史,许多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家风家训,如山高水长,光照后人;如清风朗月,润泽人心,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妇女群众是家风传承的纽带,是涵养优秀家风的重要力量,是和谐家庭的重要建设者,是中华传统美德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践行者。市妇联从妇联服务家庭、服务妇女的职能出发,切实把学习教育同服从服务于全市中心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同“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同促进新时代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守正创新,开展特色鲜明、
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共筑家国情;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再建新功、再立新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obulaisi.com/fanwendaquan/dangshixuexi/8444.html